在兴安县崔家乡上塘村当地人眼中岁的文素玲是一个明星
在兴安县崔家乡上塘村当地人眼中,64岁的文素玲是一个“明星”,村民们都叫她“板车女儿”。
18年来,母亲杨秀英患病,文素玲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特别是这些年,她一直用板车拉着母亲奔波于家与医院之间,毫无怨言。
1996年,母亲杨秀英患上慢性结肠炎。每次发作,都胀痛得全身冒汗。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文素玲隔三差五就送她到县城治疗,一跑就是5年,尽管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病根一直未断。
6年前的一天,文素玲在农忙时,一头栽倒在田间,后被确诊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
她的病尚未好,母亲的眼睛需要动手术被送进了医院。刚做完手术,又患上脑梗,半身瘫痪了。
回到家,母亲只能躺在床上。
此后几年,只要母亲有个“风吹草动”,文素玲都会用板车拉着母亲去乡卫生院治疗。虽然家距卫生院仅2公里,但她想得很细。每次上板车前,都用棉被或毛毯铺垫好;遇上下雨,她还找来一块大塑料当雨伞;生怕母亲在外吃不习惯,还经常自带饭菜到医院。
起初,有人见她用板车拉母亲,都投来诧异的眼光。她笑着说,这车实用。后来,大家见多了,才深刻体会到她的不易与孝心。
6年中,她已不记得用板车拉过母亲多少次,走了多少路。
文素玲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出嫁,丈夫管田管地管山,照顾母亲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她身上。有时见人去挖西瓜坑,或是帮人种树,每天可得四五十元钱,她很想去,但前脚刚跨出门槛,后脚就缩回来了,想想卧病在床的母亲,她还是放弃了。
虽然病痛折磨多年,但今年已经84岁的杨秀英精神面貌仍然较好。她说,全靠女儿的精心照顾,她去年就可以下床走路了。文素玲在旁边笑道:“你跟着我也受了蛮多苦。”
本报记者 赵品贤 本报通讯员 刘教清 张玉珍/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子健本报通讯员周玉祝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漓江的源头位于桂林兴安县,每年从该县流入漓江的水量达30亿立方米,占漓江总水量的60%。自2012年1月1日...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