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安民 县兴民安
本报通讯员 彭书华 戴文戈 本报记者 谢彩文
兴安县农民日子过得开心,可以从刚刚出炉的统计结果得到印证: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90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多753元,高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不差,达到1.6714万元,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兴安城乡群众生活过得好,是当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的结果。据初步统计,2009年兴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32亿元,同比增长14.3%,发展速度比全国高5.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在桂林市排名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14亿元,同比增长37%;工业总产值86.9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33%。主要经济指标均表现为高速增长。
“兴县安民,县兴民安”,对“兴安”这个县名,兴安百姓有了新的解析。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兴安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保民生就是保增长、保稳定的理念,打好组合拳,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改善民生的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
保民生——大力发展工农业
兴安县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在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投资2.3亿元,创建总规划面积1.4万多亩的区级A类产业园,招商引资入园项目53个,建材、锰产业、新型能源、新型粉体材料、生物制药和植物提取、毛竹和农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初具雏形。
兴安县明确提出“精品农业、礼品农业、工业农业”发展思路,突出抓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建设。县里制定《种植业基地扶持办法》和《畜牧水产业规模养殖示范基地扶持办法》,从财政列支200万元扶持规模化生产,巩固和发展葡萄、柑橘、甜玉米、食用菌、肉牛等产业。2009年,全县共扩种各类水果面积2.7万亩,甜玉米种植达7万亩,食用菌栽培410万平方米。县里明确规定,对新引进来且投资达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免收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新认定的国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加工型龙头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3万元。目前,全县有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70多家,200万元以上的29家,500万元以上的15家,其中桂果、莱茵、日盛、皇冠等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惠民生——人居环境大改善
兴安县把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作为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实施农村公路大会战和鼓励农民规划建房。县里制定下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实行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干部联乡(镇)、县直部门包村、机关干部驻屯”的“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制,在全县形成“交通部门主管、其他部门参与、乡镇和村实施、上下齐抓共建”的农村道路建设高效运转机制。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凡农村公路建设中涉及土地、工商、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各种收费一律全免,县财政实施以奖代补措施,其中建制村水泥路每公里给予5万元补助,村屯道路每公里给予30-50吨水泥补助。2009年,县财政专项投入1200多万元,全县完成行政村道路、进村道路、村内巷道硬化359公里,直接受惠群众6.7万多人。去年7月10日,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兴安召开,该县的先进经验被称为“兴安模式”在全区推广。
兴安县制定出台《农村村民建房奖励办法》,对农村村民按村镇规划和农村建房图集立面设计建房者,拆旧建新的给予每栋8000元奖励,利用荒地建房的给予每栋4000元奖励,并免交一切费用。这一办法的实施,激发了全县农村农民规划建房的积极性,有效避免乱占耕地建房和旧宅不拆又无人居住的“空壳村”的现象,2009年全县拆旧建新和非耕地建房的农户达2875户,与去年相比净增904户。如今,新农村住宅建设使农村换上新颜,一座座新颖别致的房屋,成了兴安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稳民生——千方百计保就业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陆续返回兴安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兴安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开发就业岗位,搞好就业服务。2009年2月-5月,采取政府搭台,农民唱戏,连续举办6场返乡农民工大型现场招聘会,68家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9716个岗位,共有12137人参加,成功应聘2173人。6月,兴安县率先在桂林市成立人力资源市场和创业咨询服务中心,更好地为广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了人力资源市场“有市无场”的困境。
兴安县还开展多种方式技能培训,积极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首先,开展与企业联合培训,把企业作为培训基地,将培训课堂建在企业中,理论培训与基地实训紧密结合,边学习、边实践,学以致用,既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又实现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培训与就业的无缝接轨。其次,开展职能部门联合培训,各相关职能部门携手合作共建培训平台,为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就业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共举办34期培训班,3787人参加培训。
2009年全县农民工返乡共计2.8373万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安排1.8万多人外出就业,有1万多人通过技能培训安排在本地企业就业,通过培训的返乡农民工98%以上在本地再就业。
安民生——扩大社会保险面
近年来,兴安县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拉动全县经济大发展。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中,一批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成为县委、县政府关注的重点。2009年兴安县制定《被征地农民及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养老保障暂行办法》,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落实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到目前为止,有137户441名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93万元;出资2500万元建成111栋别墅式住房,完成上下羊角山村458名村民搬迁安置。
2009年全县共有29.6971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97.53%,比2008年提高2.92%,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好处。兴安县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以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医疗保险、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为主体,临时医疗救助为补充的医疗救助体系。同时降低医疗救助门槛,把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和城市特殊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兴安县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和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00元和100元。目前,作为全国首批、桂林首个实施新型农保试点县的兴安,又出台了新规定,在2010年1月1日之前年满60周岁的农村户籍老人,不用缴费也能领取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兴安县积极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将在五保村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的供养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多渠道筹集300万元资金,加大乡镇五保村建设力度,目前该县规划建设77个五保村,安置五保户517人,实现五保村建设预期目标,探索出一条农村五保老人集中安置供养方式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河流·生命·文明——广西河流文化考察报告15本报记者罗劲松论长度、宽度,论气势,漓江似乎无法与国内一些大江大河相比。发源于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的漓江,全长仅200多公里,流域面积...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