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扫地扫出“金娃娃” ——全州县咸水镇为农民干实事小记

广西日报 2016-03-18 22:55 大字

一 丁

2013年12月,全州县咸水镇在清洁乡村活动评比中,在全县得了个一等奖,县里发给奖金8万元。如今仅2014年新种水果面积在全县得第一,种果的百姓获奖112万元,而镇里绩效一等奖每名镇干部就比三等奖的乡镇多1000元。有人说:“扫地还真的扫出‘金娃娃\’”。

咸水镇因为地处越城岭下,生产条件差,几十年来在县里都排不上号。到2012年,在全州的18个乡镇综合排名中,咸水是倒数行列;2013年7月,清洁乡村全县开始评比时,咸水还是倒数第一。到了当年12月,全县再次排名,咸水却得了个第一名;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全县综合排名第一,绩效考评均进入全县一等奖行列。其中2015年名列全县一等奖第一名。

有人说,这不过是扫扫地而已。当初这个变化也确实因扫地。2013年8月,新任书记伍明桂上任,按惯例要上台与大家见面,他到讲台拿起话筒时,就感到有一种压力:因为话筒的底垫和桌面都有细灰尘。他没有出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口纸,默默擦了,放进自己口袋里。台下的干部看到这个举动,有的脸红了。伍明桂心里想:为老百姓办事,要从小事办起;小事办不好,何能富全乡?于是,政府大院及门口没有硬化的道路硬化了,旮旯里的荒草铲除了,墙角落的蜘蛛网不见了。当年8月考核,咸水从倒数第一排到了第8名,年终成了第一。

大院清洁并不难,让百姓富起来才是大难。2014年,咸水撤乡改镇,但是,面貌改变并不因一翻牌子就能致富。党政班子访“三老”,分析认为:当前农村的种植业仍然风险不断,“种什么、不种什么”,农民心中没有底,政府也没底。于是,镇里制订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是:先修路,让产品运得出;建市场,让百姓有地方卖;再上规模,成优势。

咸水交通条件有公路,有铁路,但12个村委有5个村委及众多自然村未通水泥路,老百姓虽有致富的强烈愿望,结果却是种柑橘运不出,种西瓜运不出,从地头到市场,成本太大,群众有意见。于是,乡里下决心筹措资金,改变村、屯运输条件。两年间修建四级道路5条,共长42.5公里,个个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做到了全方位的无缝对接。产品从产地到市场,不再担心运输问题了。

有路还要有农贸市场。过去农民摆卖产品,不是摆在公路两旁,就是要绕道到邻县兴安县界首镇去卖,很不方便。为了使农民卖东西有个安身之处,乡里早就想建一个农贸市场。这一次,新班子在原来的基础上,与公司联合开发,先后筹款4500万元,修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桂北农林水果批发市场”,如今已建成面积1.3万平方米,2014年交易额达8600万元。

市场建成,不仅为当地民众节约了五六百万元的运输费,还彻底改变了柑桔、西瓜长期以路为市、露天摆卖的状况。

村道一通,市场一建,老百姓种果的积极性也就高了:2014年,农民新种柑橘、猕猴桃8000多亩,种植面积名列全县第一。2015年,农民更是趁热打铁,新种水果面积达到2300多亩,超额完成1300多亩。咸水镇总人口4.3万,目前水果总面积达到6.6万亩,人均1.53亩,西瓜2.2万亩。2015年,由于收获季节雨水太多,果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咸水因为种的品种多,间插上市,加上路通外运方便,市场建得好,情况要好一些。

为了种下好苗并管理好,镇里这几年组织十多批农业专家进村培训,并3次组织32位水果大户,到富川、武鸣、荔浦、阳朔等地,考察新品种,学习新技术。现在咸水的柑橘熟得早,西瓜“甜王五号”也在桂北同类产品中产销最旺。该镇的联发水果蔬菜专业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农民合作示范社”。

针对目前农村种植业“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的问题,镇里组织农民向规模化种植发展。在人和村,打造了凉树塘万亩柑橘示范基地,其中核心区1.2万亩,拓展区2万亩,辐射区3万亩,咸水不仅要成为全州的柑橘之乡,还要成为桂北的柑橘之乡,目前正申报现代核心农业示范区,他们从扫地获得启发,争取抱更大的“金娃娃”。

新闻推荐

广西食用菌:五年时间翻三倍

农推展11月26日,自治区农业厅在宜州市召开全区桑枝食用菌生产推进及产业成果展览交流大会,参观现场、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项目对接,热闹非凡。来自全区14个市、26个桑枝食用菌重点县...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