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保民生 平安送到百姓家
本报记者 唐广生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今年6月2日。
是日,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受强降雨影响,岑溪市大业镇大业社区公田组后山山体下滑、地面下陷,15间砖瓦房屋顷刻倒塌,部分水泥楼房墙体断裂。而曾居住在这里的黄柏新、黄柏林等14户49人,却成功避险,安然无恙。
死里逃生的群众感激涕零:“国土资源的同志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原来,岑溪市国土资源局巡查人员在5月30日的地质灾害排查中,发现此地后面山体出现裂缝区域长200米、宽80米,隐患规模达3万立方米的滑坡。巡查人员立即行动,挨家挨户发放避险明白卡,当晚,大业国土所人员会同当地政府、村委向住户发放“紧急撤离通知书”,落实人员24小时值班监测。5月31日,山体裂缝扩大,工作人员迅速拉起了警戒线,张贴“地质灾害危险区”警示标志,禁止一切人员进入。6月2日早上,灾害发生,群众生命毫发不损。
这是广西国土资源系统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
今年以来,广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加强群测群防,强化转移避险,共投入1.1万余人参与防灾救灾。国土资源厅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沉着应对;广大国土人员坚守岗位,不辞艰辛,尽职尽责。全州县凤凰乡国土资源所所长蒋剑承,连续34小时奋战在地质灾害避让现场,累死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土事业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
统计数字显示,至今,广西已成功预报28起地质灾害,避免了1081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01.8万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广西国土资源系统以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表扬。
地质复杂,广西成全国地质灾害多发区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降雨相对集中,加之人类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干扰破坏,广西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省(区)之一,尽管地质灾害规模不大,但种类多(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与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分布广(在全区各地都有分布),发生频繁(每年各个月份都有发生,特别是在汛期)。
统计表明,仅今年1—7月25日,广西发生地质灾害1119起,共造成80人死亡、1人失踪、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09.78万元。其中5月31日至6月2日,发生地质灾害201起,造成45人死亡、7人受伤;6月14日至16日,发生地质灾害229起,造成20人死亡、6人受伤,损坏房屋602间。
2008年已完成的全区90个市、县(市、区)的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显示,广西存在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多达1.284万个,其中重大隐患点达到了1216个,威胁着近40万人和28亿元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隐患点触目惊心,防治地质灾害广西任重道远!
高度重视,防灾部署做到未雨绸缪
广西区党委、政府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对今年入汛以来出现的最强降雨天气过程,自治区相关领导多次批示或深入救灾现场指挥。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6月2日灾情发生后,赶赴岑溪市马路镇和平村六组地质灾害现场,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全区救灾工作。郭声琨书记指示:各地方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防范地质灾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他说,宁愿听到骂声,也不愿听到哭声。
自治区主席马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防汛工作,对病险水库要24小时安排值班,加强预防地质灾害。
陈际瓦、陈武、石生龙、杨道喜、林念修、梁胜利等领导也深入现场指导防灾救灾工作,分别对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批示、指示。
作为具体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广西国土资源厅更是厉兵秣马,全力以赴。
汛期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肖建刚多次就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市县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危记挂在心头。
下发紧急通知、召开视频会议、转发上级文件、进行巡查互检、领导带队巡查……一系列措施登台亮相,目标只有一个:未雨绸缪,努力确保一方平安。
仅6月份,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就于1日、3日、9日、13日、18日,下发了5个紧急通知。
肖建刚、田凤鸣、周兆东等厅领导更是身先士卒,马不停蹄,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指导救灾工作,深入市、县检查应急预案、防治方案和措施落实情况,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各市国土部门地质灾害巡查互检人员,夜以继日,足迹遍及矿山尾矿库、堆渣场、采石场,以及强降雨和洪水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山坡下、沟口旁的居民点、外来务工人员临时居住地,把党和政府的热切关怀,送到老百姓的心坎。
群测群防,构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针对广西实际,克难攻坚,大胆创新,在群测群防,构建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大规模开展广西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普查,力求家底有数、明确责任。
针对广西地质灾害多且容易发的特点,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用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突击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普查工作,基本查明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分布,为防范再次出现群死群伤地质灾害事件提供最基本的依据。为了做好普查工作,各市均与自治区政府签订了责任状,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各市共组织培训已达2894场次,培训总人数达10.9万人;广西地矿局和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织了技术人员260多人,到各市县指导普查工作,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目前调查工作已完成80%。
——大规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结合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防灾机构、人员、责任、措施、经费)的要求,自治区国土资源厅6月-7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避险知识万村培训宣讲行动”,针对全区农村群众、学校进行地质灾害避险知识培训,宣讲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相关知识和技能,将培训覆盖到全区市、县、乡(镇)、村,以此指导干部群众认识地灾前兆,学会预防避让。本次宣讲行动,全区参加培训、接受宣讲的村屯(居委会)达到1万个以上,高易发区的村屯(居委会)负责人培训率达到100%。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制作了10万份地质灾害防治避险宣教片和宣传册,利用农村乡镇圩日,开展大规模的进村入屯宣传,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此外,在“4.22”和“5.12”期间,国土资源部门加大了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展板、张挂横幅、发放资料、现场咨询、媒体宣传,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防灾知识水平。
——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达到有备无患、增强信心。
今年4月23日,田东县江城镇那蒙村洞蒙屯,一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如火如荼。“救援人员”冒险施救,“受害”群众高度配合,卫星通讯实时传输,“远方”领导通过视频进行会商指挥。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应邀前来现场指导,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区应急办、区国土资源厅、百色市政府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亲自到现场指导演练。
广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中心的专家称,通过演练工作,旨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地质灾害应急防范意识和能力。
——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达到部门联动,科学预报。
近年来,该厅通过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的积极会商,加强资料、信息的互通共享,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4月30日,自治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正式启动。全区14个市负责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聚会南宁,对2010年全区地质灾害趋势预测进行了讨论、修正;区气象台专家解译卫星云图等相关气象知识,对气候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为全区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做准备。
今年5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启用,并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除崇左市预警预报工作在建外,其他市均已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其中钦州市已于今年将市一级预报扩展到县一级的预报。
根据广西地质环境特点,目前全区已在8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建立了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站,其他监测站也在密锣紧鼓进行当中。
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负责人表示,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将进一步加快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完善视频会商系统、信息搜集统计等。同时,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沟通合作,提高预警预报能力,把《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各种防范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加强治理,让广大群众远离地灾威胁
为从根本上消除地灾威胁,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转变观念,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向综合治理方面倾斜。
据了解,2009年广西共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9360万元,建立了9156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布设了专业监测点164个,对4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治理,解除了1.8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隐患。
今年5月,区国土资源厅又编制印发了《2010年度广西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与区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10年自治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补助经费的通知》,共下达资金2500万元,对26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
厅长肖建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广西地质灾害的彻底整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用5年的时间,将目前调查发现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完毕,让广大群众远离地灾威胁!”
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图为自治区副主席林念修深入广西国土资源信息中心,通过视频与乡镇一线国土所工作人员通电话,详细了解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本报记者 唐广生/摄
新闻推荐
7月15日,全州县龙水镇双车村村民在稻田里捕捞乌鲤禾花鱼。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全州县禾花鱼是因生长在稻田里食水稻落花而得名的一种生态鱼。今年,该县利用稻田养殖乌鲤禾花鱼30多万...
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