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军营,我们来了
唐春兰给儿子滕陆一整理衣服,紧挨着的是孪生兄弟马双富马双贵兄弟俩。记者景碧锋摄
9月5日,桂林市夏秋季征兵的新兵起运工作正式启动,首批1000多名新兵离开家乡奔赴军营。据市征兵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所有新兵将于9月11日前运输完毕,他们将被补入陆军(集团军)、空军和武警部队,投身国防建设。当天,记者在全州县武装部采访了几个即将入伍的新兵,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景碧锋通讯员王华成连卫东
继承父亲遗志,17岁男儿立志从军
“不要去当逃兵,要当逃兵就不要回来,不要回全州。”
“我才不会呢,别人能吃得了的苦我也能吃。”
这是全州县青年滕陆一和他亲属的一句对话。刚满17岁的他看起来还一脸稚气,面对记者腼腆得像个女孩子。母亲唐春兰给记者讲起了儿子从军的故事。滕陆一的父亲生于1956年,曾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负过伤,脚有些残疾,逢到下雨就疼痛难忍。
复员后,滕陆一的父亲在龙水镇农机站工作,还做一些小生意,快40岁了才有了儿子滕陆一,宠爱得不得了。但是,唐春兰记得,滕陆一还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想将来让孩子去当兵,还担心孩子个头长不高,不够标准。别人得知他的想法后,常问:“你就一个小孩,那么宠他,为什么还要让他去当兵?”
“正因为我才一个小孩,我才想让他去部队锻炼成长,让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滕陆一清楚地记得父亲的话。尽管他知道部队很辛苦,但他觉得父亲能行他就能行。从此,他的心里也埋下了当兵的梦想。
然而,2007年一次胃病让父亲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从那时起,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滕陆一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一瞬间好像长大了许多。
今年7月,正在全州县读中专的滕陆一听说征兵的消息,马上就报了名,顺利地应征入伍。
8月5日,在全州县武装部,唐春兰给儿子戴上“光荣入伍”的小红花,还不时摸摸儿子的头和脸。记者问:“是不是舍不得儿子走?”
“怎么会呢?我这是高兴。”唐春兰微笑着说。
孪生兄弟圆了从军梦
一样高的个头,一样的小平头,绿色的迷彩服,一对孪生兄弟马双富、马双贵进入了记者的眼帘。他们是2014年全州252名新兵中的一对孪生兄弟。
马双富是哥哥,马双贵是弟弟,但是穿上一样的衣服,送别的父亲都分辨不出哪个是大儿子,哪个是小儿子。1995年出生的兄弟俩今年已经19岁,在参军的同龄人中显得比较成熟。为什么兄弟俩一起选择从军?他们给记者道出了自己的缘由。
兄弟俩是才湾镇金堂村委金堂村人,家里共有5口人,只有3亩地。父亲身体不好,家中经济状况也不佳。从很小的时候起,兄弟俩就帮家里割禾、推独轮车运送各种物品,什么活都做。2011年,兄弟俩小学毕业后,在深圳打了一次工,这次经历,让他们从此立下了当兵的愿望。
“那年放暑假了,托一个亲戚的关系,我们兄弟来到深圳的一家电子厂打工,做手机按键的芯片。干了两个月,每人得了2000多块钱。”在一起干活的同事中,有一个曾当过兵的,做事干练,又有力气,学什么都学得快,很受老板器重。很快,马双富马双贵就和那位同事成了好朋友,听他讲了好多部队里面的板路,心里特别向往。
从深圳回来后,兄弟俩好像变了一个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找村里当过兵的人了解部队的情况,翻来覆去地看《亮剑》、《士兵突击》等与部队有关的电视剧,一直梦想着“什么时候能到部队去看一下”。今年初中毕业,得知征兵的消息后,他们马上就报了名,终于如愿接到“入伍通知书”。
题图:新兵欢送仪式上斗志昂扬的青年。
记者景碧锋摄
新闻推荐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全州重点整治行业歪风邪气
本报讯(通讯员朱群梅)全州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顺应群众期盼,重点整治行业的歪风邪气等突出问题,切实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突出问题,受到群众好评。 &n...
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