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放弃城市高薪白领生活 回乡种茶制茶卖茶这个90后姑娘“采茶曲”唱得好

桂林晚报 2017-06-16 18:37 大字

覃萧在茶场采茶。(覃萧供图)

在平乐县青龙乡大刚村,流传着一种历史久远的“仙茶”———它生性“桀骜”,只长在悬崖绝壁上,当地人只能驯猴采摘,民间又称为“猴摘茶”“石崖茶”“青龙茶”。如今在大刚村里,村民通过种植“石崖茶”,年收入年年水涨船高,大刚村也成为平乐县首批脱贫摘帽村之一。

故乡石崖茶的魅力,也让90后女孩覃萧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发展机会,选择回乡创业。3年来,她不断创新种植方式,提升产品品质,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平乐石崖茶,她因此被当地政府选为了“平乐石崖茶”的代言人。

放弃城市高薪回乡创业

大刚村距离平乐县城约40公里,村里石崖陡峭、山多地少。因为缺乏其他经济产业支柱,这里一直是平乐县有名的贫困村。

覃萧是这个村里土生土长的姑娘,1990年生。2010年,覃萧大学毕业,顺利在浙江杭州一家外语培训机构获得了工作机会。“大城市里工作节奏快,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但学到的东西也多,还能拓宽视野。”回忆起在杭州工作的经历,覃萧说,“因为我工作努力,表现一直不错,刚刚毕业1年多,我的月薪就已经破万了。”

2013年时,覃萧已经在外语培训领域摸爬滚打将近3年,经过几次跳槽,事业发展越发顺利,薪酬也逐年升高。正在此时,父母突然给她捎来一个新消息,这让她面临一个全新的选择。原来,覃萧在杭州工作期间,村里有了新变化———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一些荒地被开辟出来种植石崖茶,由于村子海拔较高,气候、土壤特别适合茶叶生产,产出来的茶叶受到市场认可,发展前景不错。

“故乡的变化,让我有了回乡投身石崖茶产业的想法。而一边是越发顺手的工作,一边是踏足全新的领域,我确实也犹豫过。”覃萧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当我了解了石崖茶后,发现前景确实很好,于是毅然决定放弃工作,回家创业。”

把家乡的好东西推广出去

14日下午,记者在平乐县城覃萧的茶叶店里见到了覃萧。她穿着一件休闲连衣裙,戴着眼镜、外表斯文,正在店里忙着分装茶叶、发货。

覃萧告诉记者,在平乐民间采摘、饮用石崖茶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代理昭州(今平乐)郡守期间,游遍昭州一带的千山万水,体察民间习俗,写下了“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的著名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平乐民间品茶、饮茶的情趣。

而青龙乡大刚村就是平乐县野生石崖茶的天然产地,不但分布最广,而且营养价值高。“据中山大学植物专家鉴定,平乐石崖茶黄酮类高达20%,在已知的自然植物中含量最高,且不含咖啡因……”覃萧谈起石崖茶的板路,滔滔不绝。“当时我就想,如果能把故乡的这些好东西,卖到大城市,一定会很有市场。”覃萧说。而现在石崖茶的销售情况,也证明她当初的判断是对的。借助电商平台,故乡的茶叶被卖到了全国各地。其中几位老顾客还把石崖茶当成礼品送给了外国友人,这让她感到特别自豪。

把石崖茶“请”到山坡上

覃萧的创业无疑是成功的。但她告诉记者,2013年刚回乡创业时,她的存款只有5万多元,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多亏了家人的支持,也算是熬过来了。

创业以来,覃萧以5万元的创业资金起步,如今建成了40多亩茶田,还完善了茶叶生产、包装的产业链。石崖茶年销量超过千斤,年获利超过20万元,成了当地石崖茶种植户的佼佼者。

在创业路上,覃萧还收获了爱情。覃萧的丈夫也是平乐本地人,两人之所以相识,是因为创业初期覃萧对网店经营十分陌生,经常向他求教,这才成就了良缘。

总结创业的成功经验,覃萧说了四个字:不断学习。在创业初期,覃萧对石崖茶的特性、制作、储存方式等都很陌生,她就向当地村民、茶叶专家请教;遇到关于网店经营的问题,她就问丈夫;对茶叶市场把握不准,她就参加全国各种展销会,宣传自己的产品,向业内人士请教。

过去传统石崖茶每年只能采摘一次,生长的地方又陡峭,很难采。一些种植户每年最多也就采得几十斤茶叶,赚不了什么钱。覃萧在请教了专家后,利用特殊的移植栽种技术,把原本生长在石崖上的茶,“请”到了地势较平的山坡上,在保证茶叶口感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产量。

而在各种茶叶展销会上,覃萧发现,她的石崖茶质量虽好,但“知名度”低。于是,她开始挖掘石崖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营养价值,并制成宣传单带到展会上散发。如此一来,参展的效果越来越好,还结识了不少业内好友,积攒了人脉。

覃萧说,追逐健康生活是现代人的共识。“石崖茶过去并没有真正走出平乐,但现在物流、电商发展迅速,随着客户群不断扩展,制茶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我有信心把事业做得更好。”

平乐石崖茶代言人

通过不断努力,覃萧的创业梦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而这只是大刚村村民脱贫致富梦的一个缩影。

2016年,覃萧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茶叶,不但自己创业致富,还帮助当地种植户卖茶叶,被当地政府选为“平乐石崖茶代言人”。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下,大刚村石崖茶种植面积发展到5000亩,年产量230吨,种植户120多户。据介绍,大刚村石崖茶生产基地于2013年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2014年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16年底,大刚村成为平乐县首批脱贫摘帽村之一,石崖茶种植户户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昔日贫困村已成功转型为特色产业村。记者陆鑫

新闻推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基本公共卫生服...

平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