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苏州河奏鸣曲的那些现场
《公·园》展览“没有围墙的公园”板块参展作品《苏州河奏鸣曲》 视频制作:王越洲(05:04)今年5月至今,借“沿苏州河而行”项目机会,我数次走过苏州河沿岸,录下了现在《公·园》展览现场的《苏州河奏鸣曲》这件作品里的声音。凭借此文,我将带大家一起“重访”这些声音的现场。
2020年10月4日,桂林公园门口的禁止遛鸟告示。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为王越洲 摄
2020年5月31日,光复西路隆德路地铁口绿地里的遛鸟一族。
光复西路隆德路口遛鸟的声音。 录音、制作:王越洲疫情逐步缓和后,上海市各类公园在3月中下旬陆续开放,但仍不允许开展合唱、广场舞、遛鸟等聚集性活动,原本在公园里活动的老人把苏州河沿岸的公共空间作为了替代性的活动空间。泸定路桥对面吹萨克斯的几位老人原来常在附近的长风公园活动(视频00:08);武宁路桥下带着乐器和伴奏音响来唱歌的叔叔阿姨们(视频01:19),因为无法进入中山公园而找到了这里;镇坪路桥下,每晚的跳舞活动已成“传统”,参与者能熟门熟路地找到每个城市家具的栅格,用来放置带来的私人物品(视频02:29)。
物尽其用的镇坪路桥下城市家具。
还有一件更适合在公园绿地上做的活动——放风筝,也“阴差阳错”出现在了苏州河沿岸的一个旧改基地。这个叫做“东新村”的地方位于普陀区中部,东南临苏州河,西临西合德里,北临东新路。上世纪20年代前后,沪杭铁路穿越全境,吴淞江沿岸轻工业兴起,人口大量涌入,沿吴淞江建起了大量简屋、草棚,从而形成了以东新村为中心的棚户区。东新村旧貌俯瞰。图源:新民网 陈泰明 摄
2020年6月2日晚,在东新村旧改空地上放夜风筝的人。
2003年起,普陀区在东新村启动旧改征收,历时十余年方完成。原本的棚户区已被平整为开阔平地,在市区难觅合适场所的风筝爱好者们找到了这块宝地。在作品中,我收录的是一位放夜风筝的小伙转动拨盘的声音(视频01:40),他觉得放风筝对颈椎和减小啤酒肚都有好处,无奈现在可以放风筝的地方太少了。2020年9月30日,风筝爷(左)和他的风筝与伙伴。
风筝爷自述目前放风筝遇到的场地困境。 录音、制作:王越洲9月的某天下午,我又来到这片空地。偶遇了一位微信名为“风筝爷”的资深风筝爱好者。据“风筝爷”回忆,早年,市区里可以放风筝的地方不仅有公园,人民广场、黄浦江沿岸都是放风筝的好地方。后来,因为发生过风筝伤人的安全事故,主管部门就“一刀切”地逐步禁止在公共场所放风筝。虽然他所在的风筝协会多次与主管部门协商,依旧没有什么进展。现在,他每天三四点起床,赶着每天早晨八点前在外滩滨江放放风筝过过瘾。有时,他也会在昌化路桥上,利用苏州河与梦清园合围出的开阔地带放风筝,但那里对技术和风向的要求很高。首先风向需要与苏州河的流向平行,否则很容易挂到中远两湾城的高楼上,“对风筝新手并不友好。”
他戏言,“现在放风筝的人也跟着动迁组,他们动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不过,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凯旋路桥上的人、车和轻轨。
凯旋路桥的轻轨声和车流声。 录音、制作:王越洲在专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强家角桥和宝成桥,桥上的声音连绵不绝。行人的言谈声、脚步声,夹杂着自行车和助动车的铃声、机械声,连接着河两岸的居民区和商铺。与轻轨平行的凯旋路桥在地铁和车流声过后会有重归宁静的一瞬,循环往复直至深夜。那是双向的地铁刚刚交错而过,车流又恰好被红绿灯挡在路口。这一动一静或许也是城市的节奏和律动。西康路桥上的“兼职”菜贩。 录音、制作:王越洲我曾在某个深夜在西康路桥上偶遇过一位大叔。白天,他是一位快递员。晚上,他把送快递的助力车停在桥上,在角落里摆摊卖蔬菜。在与顾客沟通的同时,他还需要时时注意是否会有城管出现。2020年6月,不夜城绿地的理发摊。
6月23日,与小河和“寻谣计划”团队一起寻谣那天,我们在不夜城绿地发现了一个移动理发摊。一把椅子、再加剪子、推子等理发工具,女老板在这里已经摆了15年,主要服务绿地周边的中老年居民。每次理完头,她都会把掉在地上的碎发归拢到一起。每天上午摆完这几小时理发摊,她就回家做饭带孩子。(视频03:06)2020年6月,乍浦路桥拍雨戏。
乍浦路桥上拍雨戏的剧组。 录音、制作:王越洲愈靠近黄浦江,苏州河也就越发迷离。今年初夏,我曾在“法师桥”乍浦路桥偶遇电视剧组。那天燥热难当,为了拍雨戏,剧组在桥上架设了降雨装置,行人和游客驻足围观,工作人员竭力维持着片场秩序,真实和虚幻在雨中交织。乍浦桥南侧的光陆大楼也曾是上海电影的地标之一,曾有过一座放映好莱坞首轮电影的光陆大戏院。不过,那已经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了。玉佛寺法事音乐。 录音、制作:王越洲8月,客居深圳的上海人阿毛带我们重走她青春记忆里的苏州河。和阿毛一样,我也是第一次走进玉佛寺。回来再听这场法事音乐,我总觉得它和苏州河的水声有点类似,与生死有关,与时间有关。在《公·园》展览开幕前,我正好与一位城市设计师朋友聊到嘉定中央公园,也就是从远香湖公园到紫气东来公园之间的大部区域。今年3月疫情期间,我曾路过远香湖公园,特意录下了人们戴着口罩放声歌唱的声音。与创作作品《苏州河奏鸣曲》时类似,我更关注的是公园空间与作为个体的人是如何互相塑造的。
嘉定中央公园设计方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的两点让我印象深刻:已建成的九条马路把公园用地切割得支离破碎,为了更好地联系和贯通公园,他们设计了一系列供野生动物专用的连桥,让动物在公园中畅行无阻。此外,为了避免中央公园接收周边水系和河道上游的大量污染,设计方构建了一个可发挥修复功能的湿地系统,既能净化水质,也让湿地成为了开放景观的一部分。
由此,我联想到作为有机体的公园,它是如何与所在区域以及更广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形成对话的,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公·园》
学术主持:顾铮
策展人:施瀚涛
参展艺术家:btr、蔡东东、弗搭界小组、甘莹莹、顾铮、郭盈光、陆元敏、鸟头小组、徐杰、许海峰、薛宝其、严怿波、殷漪、朱浩
“没有围墙的公园”特别合作:澎湃新闻·城市漫步
特别鸣谢:中华艺术宫
技术支持:英国PermaJet艺术纸
主 办: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6日—12月13日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虹口区多伦路27号)
(作者王越洲系“沿苏州河而行”项目志愿者,“没有围墙的公园”项目合作者,“城际播客”主播。)(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我喜欢百花齐放的春天,我喜欢烈日炎炎的夏天,我还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五谷丰登落叶纷纷的秋天!我喜欢秋天,因...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