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江畔,民族之花朵朵开 秀峰区民族工作一枝独秀
秀峰居民群众与台湾少数民族交流参访团共跳团圆舞,中华民族一家亲。
2020年6月19日下午,桃花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共谱和谐邻里情“活动。
解东社区组织少数民族居民制作艾叶糍粑。图片均由秀峰区委统战部提供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只有“心连心”“手拉手”,“中国梦”“复兴梦”才能从蓝图跃进现实。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近年来,秀峰区坚持“四个结合”,筑牢“四个基础”,多民族如同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刘赵城
“灯塔”为指引,城市民族工作全速“启航”
秀峰区地处市区中西部,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16.6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54万,占全部户籍人口的3.3%。
别小看了这3.3个百分点,对于全盘发展,它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秀峰区牢牢坚持“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思想方针,坚持城市民族工作与思想政治引领相结合。筑牢政治基础,为民族工作这座“大厦”添砖加瓦。先后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部门联动共同协作。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由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并在社区、单位、学校等普及民族基本知识。重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10个1”模式,即1张民族标识地图、1对秀峰形象小天使、1本民族知识宣传册、1间民族之家活动室、1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台民族团结才艺演出、1套民族团结“七进”台账、1个“社区+民族团结”网络、1套民族团结进步联动机制、1支“五微”同心服务队伍等,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城区各处落地开花。
文化为载体,抓住民族团结“根”与“魂”
刘三姐的对歌、张家村的傩舞、庙门前的舞狮……如今的秀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持续在桃花江畔上演;小广场、村头前、社区里,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秀峰区牢牢抓住文化认同这个民族团结的“根”与“魂”,坚持民族工作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筑牢凝心聚力的思想基础。
秀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辖区已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要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在新村改造中通过广场、展示馆等形式,更多融入民族文化、彰显民族文化标识。先后在狮子岩村打造了刘三姐大观园,在张家村建起了傩文化广场,在庙门前村推广了舞狮文化,在鲁家村挖掘了豆腐美食文化。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以桥头小学的傩文化、龙狮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为范本,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同时,借传统佳节及重大纪念日,创造性地推出了“感党恩”“颂祖国”“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城市民族文化活动品牌。辖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推出了“三月三民族歌圩节“全国街舞精英挑战赛“桃花湾周末戏台“龙狮文化节“独秀之声“邻里节“九岗岭之夜”“书香秀峰·文化乐园”“情满端午”“百姓家风大讲堂”等活动,民族文化特色品牌亮点纷呈,各族人民也因文化活动,紧密融合在了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秀峰区还对王城密拓、厚博坊彩色雕版套印、广扇苑团扇制作、漓江石画制作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与传承,并建立了王城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民族团结进步基地,促进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创新与交融。同时,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人的摸底筛选,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人名录库,落实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相关待遇,发挥他们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几年下来,秀峰区用文化这根“绳”,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向心力“串”了起来。各民族居民在文化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亲如一家。“三月三民族歌圩”节庆品牌获得全国最佳传承弘扬传统节庆奖和中国特色民俗风情旅游节庆奖,“百姓家风大讲堂”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丽君街道办事处获全国和谐社区自主创新先进街道。
旅游为推手,民族工作注入新鲜活力
经济发展是一切上层建筑的基础,也是民族工作有声有色开展的“真金白银”保障。近年来,秀峰区坚持将民族工作与特色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筑牢物质基础,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国家高品位商业步行街”“创建诗意桃花湾国家田园综合体”共同列为辖区“四大创建活动”。依托靖江王城、独秀峰、两江四湖、芦笛岩、西山公园、逍遥楼、正阳东西巷、阳太阳故居、刘三姐大观园、桃花江休闲绿道等著名旅游景点,以及秀峰深厚的历史文化、藩王文化、状元文化、石刻文化、红色文化、傩舞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秀峰区将旅游与民族团结宣传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各景区特色文化特点、环境营造融入民族团结元素,景区、景点成为宣传窗口,导游成为宣传员。旅游产业与民族团结互荣互生,为秀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据显示,2019年秀峰区旅游接待总人数1109万人次,同比增长26.2%,旅游总消费153亿元,同比增长29.8%。
网格为坐标,多民族唱出和谐发展最强音
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在开展城市民族工作过程中,秀峰区坚持城市民族工作与社会综合治理相结合,筑牢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以街道办事处为重点,将全区划分区域网格、行业网格两类,共450个网格,采取1个网格长+N个网格员的模式,把城市民族服务和社会综合治理管理责任同步落实到网格。实现少数民族居民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网格内摸清,少数民族劳动就业、医疗保障、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问题在网格内掌握,少数民族管理服务在网格中展开,涉及民族问题在网格中化解的目标,维护网格范围内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同时,定期对网格内民族工作不稳定因素进行拉网式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作用,对辖区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进行细致排查,并登记造册,及时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隐患,做到少数民族群众问题清、情况明。在排查不稳定因素的基础上,重点走访慰问少数民族群众,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妥善处理好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此外,秀峰区还搭建起了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开展“你说我听———讲好民族故事”主题活动。让少数民族居民代表积极参加居民议事小组,推进基层协商,共同参与讨论涉及群众基本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方式,积极拓展“五微”同心服务队伍建设,畅通了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将民族政策、办事规则、服务流程以及子女入学入园、医疗卫生、优生优育、民政救助、暂住证发放、职业培训、就业信息、经营场所、房屋租赁和法律援助等信息置入智慧屏幕,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融入智慧社区服务,形成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局面。
目前,秀峰区智慧服务平台实现20个社区全覆盖。先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租赁房屋120余人次,参加就业培训指导450多人次,帮助实现就业700多人次,子女入园入学75人次,法律咨询80人次,法律援助6人次,矛盾纠纷调解12起,慰问贫困家庭42户,疏导外来流动少数民族经商人员摆摊设点守法经营76人次,解决困难问题130件次。
新闻推荐
秦素芳、秦坤母子在做志愿服务。记者苏文娟摄秦素芳是象山区象山街道五美社区的居民,在创城工作中,她和儿子秦坤一起...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