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策划琉璃展20岁成立手工艺人协会 青年蔡宇轩 传递古韵味

桂林晚报 2018-12-21 12:07 大字

蔡宇轩向记者展示自己从宋代石碗复刻下来的花纹。

2015年,年仅19岁的蔡宇轩在榕湖美术馆策划了一场名为“漓璃魅影———中国古琉璃展”,令人刮目相看;随后,他又成立了桂林手工艺人协会,聚集了70余位本土手工艺人,并接连在社区、商业街区举办了多场手工作品展,向大家推广有温度的传统手工作品;目前,他又把目光瞄准了有着悠久历史的混合制陶工艺,准备把桂林的陶文化展示给大家。

1年少好古19岁举办古琉璃展

20日上午,记者在东西巷见到了蔡宇轩。1996年出生的他,自幼好古,喜欢到奇石市场淘宝贝、去古玩论坛和大家讨论。高中时期他就开始收集琉璃制品,并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大家的帮助下开始系统地学习古琉璃知识,接触了许多馆藏的古琉璃实物,与此同时,他收藏的琉璃制品也越来越多,从最早的西周费盎司到战汉时期的蜻蜓眼和琉璃璧,再到元明清的琉璃器皿等等。

“透过不同时代的琉璃制品,可以感受到琉璃制作工艺、使用功能的变化和革新。”蔡宇轩说,从那之后,他就有一个想法,要策划一个琉璃展,把从古至今的琉璃工艺和晶莹剔透的琉璃美感传递给大家。

2015年8月,在桂林市文联的支持下,年仅19岁的蔡宇轩策划的“漓璃魅影———中国古琉璃展”正式开幕。当天一共展出了260余件古代的琉璃品,从西周到清代,其中一半的琉璃品来自于蔡宇轩自己的收藏,另一半则是他从其他收藏者手中借来的。

策划、举办琉璃展,让蔡宇轩结识了更多的来自收藏界的“同道中人”,之后,他除了收藏琉璃制品外,还对陶瓷兴趣愈发浓烈。他告诉记者,大约12000年前,生活在桂林的人类在制陶过程中,会把陶泥和石英、螺壳混合在一起,做出来的陶制品不仅坚固耐用,石英和螺壳的颗粒感出现在陶器上,很像是一颗颗小珍珠镶嵌其中,非常有意思。

采访当天,他拿出一盒盒材料和几个小碗盅对记者说,目前他经过在柴窑中的反复试验,还原了万年以前的这种混合制陶工艺。记者仔细看了看蔡宇轩手中的小陶碗,小而精致,外壁有白色的颗粒状,显出一种古朴、雅致的味道。

“有实用性,也有历史文化的韵味。”蔡宇轩说,桂林是陶器文化的发源地,作为桂林人,他觉得能通过努力把远古人类的制陶工艺还原并推广出去,是非常有意义的。

2成立协会进社区和街区传递手作温度

2016年,蔡宇轩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聊起桂林本土的手工艺人,突然想到桂林本地有很多手工艺人,可都是各自为政,没有聚集起来,很有必要成立一个手工协会,让大家有空间可以交流一下,展示自己的作品。

“我在北京读书,每到周末,各种各样的手工协会就会在798或各大社区这样的场所办展,氛围很浓烈,桂林有很多的高校,也有很多手工达人,也应该有这样的氛围。”蔡宇轩说。

当年6月份,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蔡宇轩聚集了50余位桂林本地的手工艺人,一起在刚开业的东西巷举办了两场不同主体的手工作品展。

“一个是八大高校的文创作品展,一个是本土手工艺展。”蔡宇轩说,当天的手工展人气非常旺,展示了雕版印画、团扇、漓江石画、壮锦等很多传统韵味和现代气息相结合的手工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也让大家感受到了桂林本土手工艺人的匠心与执着。之后,桂林手工艺人协会正式成立,70余名手工艺人相聚一起,会长蔡宇轩又和大家一起相继策划了“东西瓦肆”、“国际青年文创市集”、“天街文创集市”等多个手工作品展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李岢就是在参展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手作的温度和魅力,之后也成为了一个手工艺人和推广者。李岢学设计出身,2016年她参加一场在东西巷举办的手工文创展时,看到摊位上展示的精致的团扇和壮锦,马上被吸引,之后她又深入了解了团扇和壮锦的制作工艺。“要不是参加了展览,我不会了解到桂林本土有这么多优秀的手工艺人。”李岢说。

除了在商业街区举办手工作品展,蔡宇轩还努力把手工文创的“根”扎进社区里。让手工艺人走进社区、在住户家门口表演漓江石制作方式、雕版印画制作工序,让大家眼界大开。今年7月份,手工艺人协会还和将军桥社区合作,在社区里成立了一个“手工艺体验传承馆”,深受大家欢迎。

“本土的传统手工作品既充满了手作的温度,也有文化的底蕴。”蔡宇轩说,他希望本土手工艺人能不断创新,把既有创意、又有本土文化内涵的作品带进社区、带给每一位市民,也带给每一位来到桂林的游人,向大家传递传统艺术的美感。

首席记者高磊盈文/摄

新闻推荐

秀峰区集中发放一批司法救助金

本报讯(记者张苑通讯员雷娜)“虽然这笔救助金对每个人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但希望能帮助你们燃起生活的希望……”12月18...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