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应是故乡月

左江日报 2018-09-25 10:29 大字

□蒋忠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在国外仰望中秋月,或许对这句古诗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前年中秋,在新加坡。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新加坡华人非常虔诚地对待每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是春节元宵还是端午中秋。几乎在节日前一个月,如何过好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便提上了家庭的议事日程,商店里也开始呈现节日气氛,有华人居住的组屋楼下通告栏里,则贴出了过节活动预告。临近节日几天,组屋楼下小广场边就出现节日吉祥装饰,直到节后很久,吉祥装饰都不会拆去。

中秋自然不例外。

老早,超市食品柜和巴沙的小摊上,就摆上了月饼,还有专为中秋烧柚子香敬月使用的红柚、福柚等应节水果。

中秋这天,华人家庭只要有条件者,合家团聚,热热闹闹。饭后,天色微黑,月亮将出未出,便举家出外赏月。有的三三两两在组屋楼下广场或者组屋群外的草地,手里拿着分享的月饼,孩子们提着小桔灯在四周嬉闹着跑着,大人们低声交谈,不时抬头望望东边天空。作为国际知名花园城市,新加坡所有建筑在设计修建时,尽可能保持了原先的树木,实在不行,也会在每个组屋群和每条道路边,栽种上速生树。而组屋群所有空地,则全部种上草。有的人家会到离开组屋稍远一点的体育场或者活动中心赏月,更有心者,则搭乘地铁到附近公园赏月。

赏月讲究的是一个静。明月高悬,碧空如洗,月色皎洁,月华如水。朦胧月色下,拜月敬月赏月,没有市井繁华的嘈杂喧嚣,只有人与自然的契合,只有心灵的宁静。

于是,在女儿居住的组屋楼下草坪,当我举头看见那一轮皓月时,我的心忽地颤抖一下,感觉自己突然穿越,回到了小时候的故乡,看见了故乡那一轮格外清新的月亮。

那一轮月亮,从故乡小村人们砍柴割草的东山顶上跳出来,将一片银辉洒向山下的村落田野,沉默高踞的大山不再是黑黢黢地有点可怕,而是朦胧地显出柔和的轮廓。村头几株古枫古樟,似乎披上了薄薄的轻纱,就连沉甸甸勾头即将开镰收割的中稻也不例外。于是,我们眼里的景物,全部有了朦胧的神秘感。渐渐地,月亮升高,从古树枝叶缝隙里,洒落点点银光,微风吹动树梢,那些银光便在地上跳舞,煞是好看。大人们走出家门,用一张四脚凳,摆放上柚子、月饼,对着月亮拜几拜,有的人家还要烧上几张纸钱,以显虔诚。这个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全都停止嬉闹,静立一旁,心里不断催促大人们尽快完成这看不出什么意思的仪式。因为拜月仪式结束,那四脚凳上的柚子、月饼便可以分给我们吃。可每到这时,平日里做事利索的大人们,却显得特别慢腾腾,慢得我们的口水都已经忍不住掉到地上了,还在有模有样地嘴里念念有词地拜月。终于,拜月仪式结束,大人们看着我们一笑,将切好的一小块月饼拿给我们:“诺,知道你们等不及,小馋猫。”我们各自手里拿着一小块月饼,小心翼翼地捧到嘴边,轻轻地啃下一小口,哇,那甜,那香,满嘴生津。不管平时闹得多欢,此刻都显得格外文静,缓慢地挪动脚步,唯恐一个不小心,那一小块月饼会掉到地上。不管多么舍不得,那一块月饼还是一点一点地被我们啃完了。我们拎着柚子灯,在村头堰沟边走,头顶一轮明月,堰沟里一轮明月,而且堰沟里的明月一直跟着我们走……

相信在异乡赏月时,与我同感者不在少数。女儿将我从桂林带过去的一盒月饼送给她的博导。博导夫妇都是华人。女儿后来告诉我,她的师母说那月饼特别好吃,最主要的是,吃出了故乡的味道。女儿的博导故乡在江浙,饮食文化与我们广西多少有点地域差别,但是到了国外,只要是中国产的,那就是故乡的东西了。

异国他乡,与华人相聚,言辞间,常常会流露出“月是故乡明”的情愫。因为,尽管我们以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方式逃离了故乡,但是,我们的血脉的根,我们的文化的根,在故乡,无法割舍。

新闻推荐

为城市更美丽为市民更幸福——— 桂林市持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周文俊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对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5年,桂林市启动新一轮巩固...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