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志愿者“解救”“被困”小蓝车志愿者们呼吁:“请善待城市公共资源,小小举动会让城市更文明”

桂林日报 2018-07-19 12:15 大字

志愿者们摆放“解救”出来的小蓝车记者韦莎妮娜摄

“解救”出百余辆共享单车的志愿者们显得十分兴奋记者韦莎妮娜摄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王亚东

拿出手机,扫扫二维码,“嘀嗒”一声后,便可骑走。随着OFO小黄车、摩拜单车、哈罗单车等共享单车入驻桂林,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由于监管相对宽松,一些市民将小蓝车或私自上锁,或蓄意破坏,或乱停乱放,为共享单车的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近日,在福隆园城中村片区,近30名志愿者顶着烈日和高温,“人肉搜索”出了百余辆被私用及乱停放的共享单车。

7月14日下午2时,记者随志愿者们一同来到福隆园。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7人一组,手持定位器开始寻找被“困”的小蓝车。哈罗单车广西市场负责人之一覃维希告诉我们,哈罗单车2017年10月底入驻桂林后,投放了上万辆共享单车。但是区域负责人在巡街时,经常会发现公共区域的车辆归还量较少,依靠着定位系统,才发现有不少车辆被放置在了民宅或是隐蔽的区域内。这次之所以选定在福隆园片区,也是因为6月的一次“踩点”,工作人员在此发现了不少被上私锁和被破坏的共享单车。于是,覃维希和同伴就在公众号和哈罗单车APP上发布了“解救小蓝车,共创文明城”的号召,这一号召迅速得到了七星区青年志愿者的响应。志愿者们于6月第一次走进福隆园片区,将小蓝车一辆辆骑出来,重新归还到街道两旁画线停车处,这次是他们的第二次行动。

刚放暑假的准初一学生秦嘉敏是这次志愿行动中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从朋友处得知有这个活动后,她立即报了名。当天,她和其他志愿者分工协作,有志愿者找出共享单车后,她就负责将车骑到指定停放地点。尽管来来回回骑了1个多小时,但小嘉敏一点也不觉得累:“我平常就很喜欢骑共享单车。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注意到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我希望为城市的美观和整洁贡献一份力量。”

志愿者柴源则跟着其他志愿者在福隆园片区内四处寻找共享单车。根据定位显示,有的车甚至被人扛到了居民楼二楼、三楼,还有的车则被当作了私人物品,放在了居民家中。这一现象让志愿者们感到很痛心。“共享单车舒缓了城市交通压力,提供了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也为节能减排作出了很多贡献。作为志愿者,我们希望每一位用车的市民在享受共享资源便利的同时,可以多为下一个使用者着想。比如把车停放在街道划线区域内,在骑行中爱护公共资源,见到不文明的现象主动上前劝阻,等等。这样,公共资源才能够‘接力\’下去,我们的城市也会更文明。”柴源说。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志愿行动,福隆园片区上百辆被“困”的小蓝车已经重返街道两旁,整齐地摆放成了一道蓝色的风景线。志愿者和哈罗单车的工作人员还逐一为车辆“体检”,更换零件和破损的二维码等,并且向来往的市民发放了宣传手册,呼吁市民们文明用车、文明停车。

针对一部分锁在民宅内、尚未被“解救”的共享单车,志愿者们显得很“无力”:“定位器显示有的民宅里有共享单车,但我们也不能够私自进入别人家里搜查,只能够告知这些人,希望他们能够主动将车归还。”志愿者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将城中村如穿山、和平村片区列入重点巡查范围,规范共享单车停放,让市容市貌更加整洁美观。

编后语

莫把“共享”单车变“独享”单车

小蓝车等共享单车入驻桂林以来,许多市民很快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种环保、便捷的出行工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在外地城市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同样在桂林出现,乱停乱放时常可见,共享单车屡屡受伤:二维码被破坏、坐垫被割出“伤口”、单车上的某个零件不翼而飞……而且,不少市民发现,原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好像越来越难以寻觅了。它们都去哪了?从记者的报道我们才知道,原来,一些市民将它们“金屋藏娇”,锁在自己家里,将共享单车变为“独享”单车了!

所谓“共享”,当然是所有的市民都可以享用的公共资源。将其归为己有,是一种自私的、缺乏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违背了共享单车推出的初衷,也会影响到这一事物的健康发展。如果大家都这样自私自利,也许有一天共享单车会从我们身边消失。据志愿者调查,现在还有不少市民将共享单车藏在家中,希望这些市民能早日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将共享单车主动归还,停放在它该停放的区域,并文明用车,这样,绿色、便捷的共享单车才能一直是我们城市里一道流动的风景。

新闻推荐

“三伏天”来临开启“烧烤”模式专家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温,医生也提示“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

本报讯(记者秦紫霞通讯员詹金容)俗话说,“热在三伏”。昨日是“入伏”第一天,桂林的气温就噌噌往上升,气象台也发布了高温橙...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