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当上“法官助手”、无人机出动治“老赖”、线上立案审判“一站式”……桂林各级法院迈向“智慧法院”
?在象山法院,主办法官通过“在线法院平台”与远在国外的当事人视频连线。
通讯员
唐柳丽摄
?法院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勘验现场。
(雁山法院供图)
□本报记者张苑陈静
当事人网上预约立案,远程在线参加庭审;法官电子送达诉讼文书、语言识别书写审判书;执行人员运用无人机等先进设备高效促进案件执行……这些高科技并不是在科幻电影里才有,而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近年来“智慧法院”成为司法机关的热词。自2016年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以来,加强智慧法院建设,搭建司法大数据管理服务等平台,以信息化带动“智能化”促进提升审判质效,成为全国法院工作重点。
今年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报告中再次指出,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步伐,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在桂林,“智慧法院”建设早已落地开花。目前,桂林市各级法院借助多元化的网络渠道,快速传递司法信息,搭建起联系群众的桥梁,借助互联网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司法服务,使法院与群众的沟通更加密切便捷,让司法阳光更温暖地洒满桂林。
轻点手指“打官司”,远程审判促高效
“现在来法院立案实在太方便省时了,我只用在网上提交自己起诉的案件的相关材料,审核通过后再来法院提交材料,有什么不明白的还能在网上咨询,现场立案只花了10分钟!”近日,前来秀峰区人民法院立案的林先生说。记者近日走进秀峰区人民法院,看到立案大厅里摆放着崭新的电脑,当事人只需在电脑前进入“秀峰区人民法院阳光司法网”就可以办理在线立案、案件信息查询等多项业务,方便又快捷。
无独有偶,近日,象山区两位协议离婚的当事人也通过“在线法院平台”成功办理了离婚案件。据象山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案的双方当事人结婚后因长期分居影响感情,其中原告远在美国,因个人原因无法亲自到庭参与庭审,从方便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在与当事人多次沟通并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法院创新庭审方式,尝试利用“在线法院平台”对该案进行远程开庭。当天的整个庭审过程仅用了20分钟,最大限度缩短了双方当事人的庭审时间,提高了庭审效率,该院以此种方式进行庭审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类似的当事人轻点手指就能立案打官司,在桂林市各法院已不是新鲜事。以往,由于有些群众对立案程序不理解,资料准备不齐全,在诉讼过程中常常需要往返补充各种材料才能办理相关手续,立案大厅时常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让当事人饱受等候之苦。近年来,桂林市秀峰、象山等多家法院、通过打造网上预约立案、网上咨询、网上信访等信息化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的现代信息化诉讼服务,让“互联网+”更好地参与到市民的法律生活中。
据了解,当事人的案件开始立案后,工作人员还会根据案件进度给当事人手机推送案件相关短信,当事人能随时随地了解案件进展。通过互联网视频直播案件或是审理案件已经成为法院的常态工作,既减轻了群众的诉累,又有效节约了司法资源,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
机器人、无人机当“助手”审判执行提质增效
一名女法官坐在办公桌前,对着一个话筒,用语音书写一个经营借贷纠纷案件的判决书。只见话音刚落,办公桌上的电脑屏幕立即同步显示法官的全部发言。法官告诉记者,这是象山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中引进的“法官助手”语音智能系统。
案多人少是目前广西各级法院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法官白天审理案件,晚上加班写文书,已经成了常态,即便如此,积压案件依然堆积如山。为了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象山法院引入“智能机器人”和“法官助手”系统,能够将法官、公诉人、辩护人、原告、被告等人在庭审中所说的话一一记录下来,形成完整的庭审笔录,极大地减少了法官和书记员的工作强度。
如果说“法官助手”、“智能机器人”解放了法官和书记员的双手,那“无人机”在执行过程中的使用则让法官们插上了翅膀。
前不久,雁山区人民法院在执行一起案件中,被执行人拒不配合法院进行房屋价值评估。执行人员运用高科技“无人机”拍摄侦查被执行人被拍卖房屋的情况,最终使该院的评估、拍卖程序得以顺利进行。
在这起案件中,被执行人因拖欠银行贷款未还,按法律规定,银行对当事人名下房屋享有优先受偿权。因此,裁判文书生效后,银行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然而,当事人多次以不在家为由拒不配合法官到其住处评估勘查现场。最终,执行法官只好“请”出了无人机来帮忙。当无人机飞至当事人房屋窗户时,发现当事人就坐在家中的沙发上看电视。执行法官将实时图像发至当事人的手机上。面对法院的高科技手段,当事人只能主动下楼配合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查。
目前,桂林市各级法院为解决执行难问题,不仅加强与银行、证券、工商、国土、房产、公安等部门进行司法联动,取得各部门的协助,全方面查询、控制被执行人财产,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手段利用率,通过全国法院财产查控系统进行查控,利用执行车载视频系统、单兵执行设备“无人机”高空拍摄设备等高科技手段对被执行人及被执行人财产进行追踪、侦查拍摄,取得显著成效,更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智慧法院”构建司法运行新模式
上述事例只是桂林法院借助信息化提升司法审判效率、加强司法为民的一个缩影。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桂林两级法院信息化应用已全面覆盖从市中院到基层法院、人民法庭的执法办案和其他各项工作;全面覆盖审判、执行、人事、政务、后勤等法院工作的各个领域;全面覆盖案件从立案到审理、结案、执行的每个环节,有效促进了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
据了解,2017年,全市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54047件,涉案诉讼标的额145.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5%和13.66%;案件审理周期同比缩短7.41天,一审服判息诉率86.78%,同比提高5.11%,审判质效得到明显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智慧法院”建设带来的提质增效。
据市中院相关人士介绍,2018年,桂林市法院还将继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开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新局面,包括加快推进司法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完善智能审判支持、庭审语音识别、文书智能纠错、庭审自动巡查等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等,努力构建人力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运行新模式,提升司法的智能化水平。
新闻推荐
14年老品牌重庆火锅每周坚持自己炒一次锅底零添加剂,零防腐剂食材新鲜,拒绝隔夜亲爱的火锅粉丝,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在桂林火了14年的重庆哈儿老火锅——蜀得到,近期终于开分店了!吃过蜀得到火锅...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