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桂林 有这样一群优雅精致的“旗袍控”锦袍绚丽 染就一世芳华

桂林晚报 2017-10-16 10:56 大字

会员们把传统的盘扣镶在旗袍上。记者李凯摄

一身旗袍彰显东方女性之美。记者李凯摄

邓玉萍在旗袍上绘制水墨画。记者李凯摄

■记者阳颜

在普陀路一处私密的林荫小院,常常传出悦耳的琴声,最让人好奇的,是这个美丽的小院里,进进出出的,无论老少全都是身着旗袍的优雅女子。听着耳畔的古筝,闻着空气中的茶香,再看着这些往来的旗袍女子,让人几乎要疑惑是不是闯进了某个时空的隧道,来到了某个旗袍盛行的旧日时光。

仔细一打探才知道,原来这里是桂林市旗袍文化学会的会员们时常聚集的地方,会长邓玉萍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进修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和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专业,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级花艺评委、高校特聘教师,因为擅长画花和插花,被誉为“百花女神”。与邓玉萍志同道合的正是桂林很多深爱旗袍的人,她们穿旗袍的历史短的10年,长的已经有30多年,是不折不扣的“旗袍控”。

邓玉萍告诉记者,桂林市旗袍文化学会前身曾是中国旗袍会桂林分会,当时会员有几千人,后来为了专精于旗袍文化、传统服饰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弘扬,于5年前成立了桂林市旗袍文化学会。作为桂林唯一一个旗袍文化研究的学术社团,学会的入门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只接受对旗袍、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研究建树、有相应文化水平的同好加入,如今已拥有来自各个高校、企业、设计领域的传统文化同行150多人。大家一起穿旗袍、设计旗袍、制作旗袍,把旗袍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优雅穿衣,高贵为人。

听这些“旗袍控”们说起自己穿旗袍的故事,其实就是一场时光的故事。很多人都是从十多岁二十岁的青春年纪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件旗袍,当旗袍上身之后,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变得优雅高贵美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样的爱好也贯穿了她们的一生。为了穿旗袍好看,这些旗袍控们严格管理着自己的身材和健康,于是有些会员在五十多岁的年纪,依然身姿婀娜,还能穿上自己20多年前的衣裳。

邓玉萍还记得,自己最痴狂于旗袍的时候是在上海,当时在上海办画展、参加派对,她曾一天换了12套旗袍,把号称最讲究的上海人都镇住了,“那时候,我就是想让大家看到旗袍之美,把旗袍文化传播开来,在哪我都穿旗袍,就算爬山我也穿着。”因为对旗袍有着异于常人的喜爱和执着,邓玉萍回到桂林后也不遗余力地在推广着关于旗袍的一切。学会成立后,桂林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也经常能看到邓玉萍和学会会员们一手策划的旗袍秀上演,邓玉萍甚至登上百姓大讲坛,向大众讲述关于旗袍的文化。

痴爱旗袍的她们,除了传统旗袍之外,几年来也一直关注、研究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尝试将壮锦、瑶绣等各种民族元素融入到旗袍的设计中来,并且于三年前开始,尝试将桂林的烟雨漓江、水墨山水、花鸟虫鱼手绘在旗袍上,成为独具桂林元素的旗袍,如今已经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和喜爱。在传播旗袍文化的同时,这些“旗袍控”们也把茶道、花道等中国传统文化带到更多人的面前,“旗袍只是一块敲门砖,我们希望与大家分享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和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情。”邓玉萍说,如今爱旗袍、穿旗袍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就是旗袍文化学会最大的成就和快乐。

新闻推荐

器官捐献协调员:神秘的生死“摆渡人”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在医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给许多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自2010年3月中国启动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开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份新职业就诞生了。联系“潜...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