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献协调员:神秘的生死“摆渡人”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20世纪在医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给许多终末期脏器衰竭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自2010年3月中国启动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开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份新职业就诞生了。联系“潜在捐献者”的家属,宣讲有关政策知识,并完成捐献法律手续,协助医院完成器官捐献全过程,是协调员的主要职责。
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囚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成为尸体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合法器官来源,协调员的工作意义更为深远。近日,记者采访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才发现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1处理的工作很细很杂
何玥的故事如今依旧被印在很多人的心中,小小年纪就主动提出了器官捐献的愿望,希望尽自己的能力给予别人生的希望。正是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何玥的父母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器官捐赠是指人达到脑死亡标准,只能依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体征时,基于个人或直系家属的意愿,同意无偿捐赠器官,让那些濒临死亡和等待移植的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之前,我们要经过器官捐献政策、伦理、心理及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最后,经过考核,在拿到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中心颁发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资格证书”后,协调员身份才被正式认可。
黄晓露是181医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他从事相关的工作近3年,原本是一名护士,开始时主要对潜在器官捐献者进行器官功能维护,后来也慢慢接触了协调员的工作。
他告诉记者,器官捐献的流程包括捐献登记、病情评估、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处理、缅怀纪念和人道救助等。器官捐献协调员需要跟踪参与到每一个流程。
黄晓露说,捐献过程中,器官协调员还会处理到很多细节工作,比如出车祸的,器官协调员需要帮忙协调交通行政部门;协助家属办理火化等相关事情。
黄晓露表示,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但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捐献者家庭,可以提出申请国家困难救助,协调员们也会积极帮助家属完成相应工作。
2协调员时常“在路上”
路效勇也是181医院一名比较有经验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所谓协调员就是要协调各种工作,如果家属有意向进行器官捐献或者他们通过医院医生与我们或者红十字会联系,我们则需要当面进行沟通,我们医院有人体器官移植资质,本地和外地部分没有相关资质的医院是我们医院负责的片区。”他说,这就要求协调员们需要24小时待命,有工作随时都要“出发”。
路效勇告诉记者,捐献者的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变化,有时候凌晨在睡觉,随时一个电话打过来他们就要去医院处理工作。出差是协调员们的家常便饭。“很多时候别人打电话过来,我们就是在出差的路上。”他说,其实这就是实际情况,工作很辛苦,所以做这一行还要身体好,能吃苦。“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的人并不多,很多干了两到三年就到头了,一些人来这个岗位实习,半个月都坚持不了,也走人了。”
捐献器官是需要经过病患的所有直系亲属同意的,包括父母、配偶、子女,有些亲属在医院里还比较方便,如果家属在大山里,协调员还要去捐献者家里找这些人签字。
“有一些器官捐献者家属,离医院较远,加上年迈的老人又不方便出门,为此我们要开车到他们家里签字。我以前就去过一些地方,那边的路弯多又窄,如桂林永福、龙胜的偏远地区,但想到这个工作的意义,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3器官获取工作必须争分夺秒
据路效勇介绍,器官捐献必须在患者死亡后才能进行。他说,因为器官的存活时间有限,因此必须在死亡后立即进行器官获取手术,所以他们必须得争分夺秒。“之前有一次我们接到通知,贺州有位脑干出血的患者可以捐献器官,就马上赶往当地,但途中就接到消息说来不及了,患者已经去世了,只好原路返回。”回忆起这件事,路效勇依旧觉得惋惜。
他表示,有时也会因为家属的犹豫与纠结而没有完成器官捐献。“我曾遇到过一个父母已经同意但妻子却不同意的情况,她希望在等待中出现奇迹。”但在这种情况下,器官功能也会逐步受到损害,最终人没活下来,也错过了捐献器官的机会。
路效勇告诉记者,每当看到死者的器官捐献成功后,他的心情都是复杂的,既为移植后能拯救另一位患者而高兴,又为捐献者的离开而难过,一想到这里,所有的事情都有意义。
他表示,也有病重的患者家属都已经签字同意捐献,患者又被抢救回来的情况。“以前有位车祸患者送来医院时情况比较危急,已经昏迷,家属也已经签字同意捐献了,但我们还是以治疗为主,积极进行抢救,最后成功保住了伤者的生命。”黄晓露说,这种情况也出现过几次,看到原本打算捐献器官的重症患者能被救活成功出院,他也会非常欣慰。
4会沟通懂协调还要能抗压
器官捐献协调员常常被称为“生死摆渡人”,作为死者的引路者,生者的启明灯,想要做好这份工作,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据黄晓露介绍,器官捐献协调员总是要和人打交道,例如家属、医生等,所以沟通能力必须要强。
路效勇说,尽管获取器官要争分夺秒,但也不能急躁,需要耐心与家属沟通。部分病人家属对器官捐献并不了解,常常会出现指责或刁难协调员的情况,这时也需要耐心解释。
另外,由于器官捐献协调员经常接触生死,平常的心理压力自然也不小,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懂得如何减压。黄晓露表示,自己在工作时常常会被现场家属的情绪感染,此时必须尽快冷静下来,才能继续开展工作。
记者了解到,桂林181医院具有人体器官获取资质,服务范围涵盖桂林、贺州、来宾的相关医院。据介绍,从2010年这个职业诞生开始,直到现在从业人员都很少,目前全国大约有两千名器官捐献协调员。“全国每年都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培训,但即便这样每年新增的从业者也较少,目前我们医院只有6个协调员。”黄晓露说。
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181医院及联合OPO(器官获取组织)共完成323例器官捐献案例,其中今年为近100例。
记者林扬唐霁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武丹、马红教授的“彩墨禅心”画展日前在美国东中央大学美术馆展出。展出的近30幅作品,包含了中国传统戏剧人物、山水、花鸟等内容,表现形式融合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