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访正阳路东西古巷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桂林晚报 2013-03-16 01:48 大字

3月10日上午,爷爷、妈妈带着我,去拜访熟悉的正阳路东巷老居民莫爷爷。莫爷爷77岁了,他听说我们要参观东、西巷的古迹,非常乐意地给我们当义务向导和讲解员。他说,1947年他从湖南攸县来到桂林跟父母住,至今已有66年了。66年来,他见证了这里的历史沧桑,见证了解放以后桂林的发展与巨变。

莫爷爷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他所住的仁寿巷。他说,仁寿巷最早的建筑,可追溯到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东巷的民居多为清代建筑,在抗战时期,被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焚毁了不少。抗战胜利后,仁寿巷经江西在桂林从事金器制造的商人出资,依原样重建了江西会馆。所以,现在这里居住的多为江西籍的后人。

莫爷爷边讲边引领我们踏着凹凸不平的古石板巷道观赏。我们看到,这里的房屋大多为砖木建筑,上有斗拱挑檐,下有竖起的长条石墙脚,所有的砖墙都是古老的青砖,显得厚重扎实;屋面盖着小青瓦,瓦下是长长的木梁,古色古香的。莫爷爷说,东巷可谓是巷中有巷,大巷套小巷,小巷套着更小的巷,较大的巷子口都有半圆形的拱门。

“这就是仁寿井了。”莫爷爷说,“在上世纪90年代各家安装自来水之前,我们东巷的人就吃用这口井的水,好清凉的。以前,有一个老人就是挑这里的井水卖给附近的居民而谋生,每担水一分钱。”我想看看井里还有没有清凉的水,于是问道:“那为什么要把井口盖上呢,现在能不能打开来看看?”莫爷爷说:“这井盖是不准打开的,当初把它给封住,一是怕小孩不小心掉下去,二是防止有人朝井里扔石头、倒垃圾。”他说,这里的居民很关心爱护古井,井台、石槽都保护得好好的,“对面西巷的白龙古井就没有保护好,一个单位建大楼时,竟然捣毁井圈、井石,拿来下了基脚。几百年历史的白龙古井就这么消失了,令人痛心啊!”

莫爷爷告诉我们,在仁寿巷东头的兰井巷住过不少的名人,他特别给我们讲了谢和赓父子兄弟的革命故事。

看过东巷,我们还去对面的西巷看了看。我们见到,西巷的古建筑已经很少了,多了的是现代建筑。这是为什么呢?莫爷爷说,解放后,西巷的房子大多为私人所有,近些年就大量改建了。而东巷房屋大多数为房管局所有,私人不能随意乱改建,保存得好一些。

最后,我们参观了莫爷爷的住房,只见里面黑乎乎的,有如岩洞深处。莫爷爷说:“我已同意搬迁了,这屋内就没电了,所以很黑。”我们借着手机的亮光,小心翼翼地摸着踏上窄而陡的木楼梯,看到楼上有3个房间,大约都只有七八个平米,真小啊。

这就是莫爷爷住了66年的古民居啊,由此可以看出,过去的穷人住的屋子是多么狭小简陋,生活又是多么的艰苦。现在好了,由于政府的关心,他们终于可以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楼房了,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我也希望改建后的东、西巷能保存和恢复古民居的原始风貌,为繁华热闹的桂林城区,留下一方与古人对话的幽静之处,以满足人们寻幽访古的心愿,为我们桂林增添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美丽。

小记者、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07-2班

羊周玥文/摄

新闻推荐

桂林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公告

根据桂林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桂林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市政[2009]129号)有关规定,现就桂林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相关政策及注意事项公告如下:一、申请条件1.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或在本市居住工...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