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持30年,只为传承侗族琵琶制作工艺
胡玲捷说,制作侗族琵琶时,心要定,更要细,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严重影响质量。
胡玲捷在安装侗族琵琶弦轴。
胡玲捷在安装琵琶琴弦,这个环节更有讲究,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差。
每制作好一把琵琶后,胡玲捷都要亲自给琵琶调音试音。
胡玲捷和侗族妇女在广南村鼓楼前弹奏侗族琵琶。
□本报记者刘教清通讯员黄勇丹杨宝嫦文/摄
初冬时节,本已到农闲的季节,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广南侗寨,工匠胡玲捷却忙得很,他说:“快到春节了,许多村寨都来定做侗族琵琶,这50把琵琶是龙坪村的订单。”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由琴头、琴杆、弦轴、共鸣箱和弦构成,可分为大、中、小3种,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群众居住地区。
今年55岁的胡玲捷是广南侗寨的一名侗族琵琶制作工匠,酷爱侗族文艺。平等镇是龙胜的文艺之乡,30年前,这里村村寨寨都有文艺队。逢年过节各村寨的侗族群众喜欢“月也”,侗族“月也”,意为集体游乡做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侗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约定到另一个侗寨做客,其间要举行赛芦笙、弹唱琵琶歌等活动,侗族琵琶更是侗族青年“行歌坐夜”谈恋爱的必备乐器。
从小酷爱文艺的胡玲捷决心学习制作侗族琵琶。可是,当地会这门技艺的工匠均已不在人世,只有祖传的侗族琵琶当活教材。经过3年多的不断摸索,胡玲捷总算掌握了制作工艺,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使侗族琵琶从原来只能演奏单一的侗族歌曲,改良后能演奏不同曲调的乐曲,让侗族琵琶这一民间群众自娱自乐的乐器,能走上大舞台。几年时间里,他制作琵琶数百把,一部分销往贵州、湖南的侗族地区,一部分赠送给亲友,还收了几个徒弟。
近年来,村里的青年人纷纷外出务工,农村文化氛围渐渐淡化,弹唱侗族琵琶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然而,胡玲捷制作琵琶的热情并没有减退,他一边经营自己的家电维修部,一边有空就钻研琵琶制作,30年来从没间断过。“因为热爱,所以琢磨。我制作琵琶,不打算营利,主要目的是想为传承民族文化尽一点心。”胡玲捷说。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龙胜各族自治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结合产业脱贫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有效整合各项“非遗”资源并对民族文化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积极引导群众依托民族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积极申报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取得良好成效,以少数民族风情游为品牌的乡村旅游有力助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了,侗族琵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侗族琵琶工艺的传承却面临着一些困难:侗族琵琶制作的用料很讲究,所需的梨木、梧桐木等材料越来越难找,工匠更是寥寥无几,后继乏人。面对困惑,胡玲捷感慨:“培养出一批琵琶工艺传承人,把侗族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新闻推荐
牢记使命提升站位锤炼作风强化担当——— 访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桥胜
李桥胜(龙胜县纪委供图)□本报记者文新军打铁必须自身硬。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桥胜表示,纪检干部作为治党管党的中坚力量,作为党的纪律推动者、维护者,必须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