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民自发保护原始森林下的“母亲河”

桂林日报 2017-11-01 13:17 大字

村民说,如今在大家的保护下,母亲河已经恢复了生机。

村里在河道沿途写下的禁渔告示。

□本报记者蒋伟华通讯员潘志祥王国干文/摄

龙胜三门镇大地村坐落于花坪原始森林保护区山下,一条河流从森林流出环绕着村落,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被当地村民称为“母亲河”。但随着电鱼、炸鱼的泛滥,几年前河道里的鱼基本消失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6年来,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并组织巡逻,严惩非法捕鱼者。通过治理,目前河道里又恢复了生机。

村民赖以生存的河道生态受到破坏

大地村离龙胜县城几十公里,从镇上到村里也需要40分钟左右的车程。顺着盘山路一路开到村里,刚下过小雨的村庄被云雾和群山环绕着,村庄的木楼层层叠叠铺在山坡上,一条河流穿村而过,村里幽静而安详,犹如世外桃源。

村治保主任老文告诉记者,大地自然村不大,只有50多户,坐落在花坪保护区山下,村里的主打产业是水稻和部分水果,不少村民也选择外出务工。

“我们村里的水质好。”在老文的眼里,村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除了因为拥有原生态的山林,村里的水质好也是重要原因,村里的水源来自于花坪源头,水质不言而喻。原始森林不仅给村民提供了水源,还在村里形成了长达4公里、宽数十米的河流,村民生活用水、灌溉都来自这条河流,到了夏天河流还是村民戏水消暑的好地方。在村民的记忆里,钓鱼或者用小网拦鱼是大家美好的童年回忆,村里的河流无疑成为村民们的“母亲河”。

有河的地方自然少不了鱼虾,清澈凉爽的河里自古以来还是村民捕鱼的好去处,不过村民们捕鱼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繁殖期不捕鱼、不毒鱼、不电鱼。

然而,随着交通的便利,村里的河道成为不少游客玩耍的好地方,水质好,鱼质好,河里的鱼虾很快也变成了一些非法分子觊觎的对象。

村民发现,这些人都是三五成群进村,手里拿着各类捕鱼工具,有些人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炸药炸鱼和电鱼。由于村里本来年轻人不多,即使村民看到,也只是提醒对方不要炸鱼和毒鱼。让人遗憾的是,对于村民的提醒,他们根本不在乎,没几年时间,村民们发现,他们自己再去捕鱼时基本没鱼可捕了,而且由于毒鱼的较多,河水的水质也变差了,河流成为了“死河”。

自发组织保护河道,让“母亲河”恢复生机

“再不保护这条河,我们难以面对后代子孙。”对于村里的河鱼遭到滥捕的情况,村民们按捺不住愤怒的心情。7年前,经过村委组织、村民讨论后,制定了村规民约,并组织成立了巡逻队,同时拟定了相关的捕鱼奖惩措施,如今走在河岸边,这些措施依然赫然在目。

目前,村里的巡逻队有10名成员。每年夏秋两季是滥捕鱼儿的高发期,因此,每到这个时期,巡逻队员都会自发开摩托车或者步行巡逻,晚上一般巡逻到半夜。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巡逻队员马上汇报给村干部并采取措施。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明目张胆地来滥捕。2015年的一天中午,村里突然来了五六个男子,他们手里拿着电瓶机来到河边肆无忌惮地电起了鱼,村民发现后马上召集人赶到现场,发现他们已经电了不少鱼,村民当场缴获他们的工具。刚开始,几个男子拒绝承认错误。村民拿出了村规民约,见村民态度强硬,最后几个男子低下了头,并缴纳了一定的罚款。

无独有偶,也是在前两年的一天,在河边干活的村民突然发现河里漂起了大量的鱼,觉得情况不对,一查看,原来有六七个男子在用毒药毒鱼。村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便将几个男子控制住,并发现几公里的河里已经漂满了大大小小的死鱼。看到这种情形,村民们非常愤怒,几个男子也被村民的阵势吓住,但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不愿意承担错误。

后来,几个男子找了不少关系,希望能免除惩罚,但村民态度坚决,而且毒药已经将整条河道污染,几年内鱼虾基本灭绝。相关的领导知道这种情况后,极力支持村民,最后几个男子只好赔偿了相应的款项。

有了几次经历后,大部分人再也不敢来村里滥捕了,村民将相应的罚款部分用于发放巡逻队员的车油钱,其他的用于买鱼苗或者维护河道。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河道内又逐步恢复了生机,目前河流里至少活跃着五六种鱼。看到这种情况,村民们更坚定了保护“母亲河”的决心。

新闻推荐

龙胜 龙脊景区延迟收割谷子吸引了大量错锋出行的游客,农家旅馆一床难求 梯田晚收黄金稻 淡季秒变黄金周

10月14日,游客在龙脊梯田景区内观赏金色稻浪。何利军摄南国早报记者邓振福往年”十一“黄金周后,就会进入旅游淡季,但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景区近日来依然吸引了不少游客,10月9日至15日,龙脊梯田景...

龙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胜各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