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本报记者 贺 波 本报通讯员 宋潇潇
2007年,广西成为第一个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3月,自治区政府在京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庄严承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壮乡儿女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广西基础教育工作重心已由“基本普及”转向“巩固提高”。推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的具体指导下,我区围绕贯彻落实国家、广西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启动教育改革发展“双十”工程,推动基础教育科学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2011年全区共有幼儿园6208所,在园人数144.3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66%。全区有小学1.3789万所,教学点8732个,在校学生427万人。普通初中1939所,在校学生200.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6.1%。普通高中446所,在校学生77.4万人。2011年全区财政预算内普通教育支出306.64亿元,比上年增加45.55亿元,增幅达17%。
布局调整促进教育资源优化
布局结构调整,就是通过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集中投入、教师资源集约,并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南宁市、鹿寨县等12个市、县启动了新一轮布局调整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市、县涵盖了教育基础较好的地区、布局调整工作开展比较早的地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山区、城区等不同类型地区,有广泛代表性,确保了试点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布局结构调整后,学校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寄宿学生过上了其乐融融的集体生活,感到在学校就像在家里一样温馨。鹿寨县拉沟乡并校之后,中心小学不但没有一名孩子流失,相反还回流学生20多人。凭祥市2011年用于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经费为4252万元,占该市财政教育支出的一半。龙胜各族自治县从县财政中每年拿出76万元用于全县初中学生上学、放学交通费补助。忻城县鼓励农村寄宿制学校与乡镇卫生院合作,通过乡镇卫生院派驻值班医生的方式解决校医问题。
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让农村孩子读上书、上好学,使城乡学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此,我区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义务教育课桌椅更新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等,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推进全区基础教育工作科学发展。
2009年以来,我区统筹各项基础教育专项资金,对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通过加固改造、重建、避险迁移,提高抗震和综合防灾能力。3年来,全区累计投入校安工程资金94.11亿元,累计建设校舍面积775.73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得到了全面改善。
近两年,投入专项资金18.76亿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配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体育、音乐、美术、卫生等器材和图书,为52县(市、区)2.0606万个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有效提高了学校实验课开课率、信息教育普及水平、生均图书拥有量,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从2010年起,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资金4亿元,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乡镇普通初中、中心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统一配备课桌椅,使全区近1.6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76万名中小学生受益。
2010-2011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1.4亿元,在我区12个县(市)151所农村边远学校实施教师周转宿舍试点,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3267套。改善了边远山区农村教师的居住条件,有效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
从去年秋季学期起,在我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和自治区试点。国家试点覆盖29个县,受益学生92万人;自治区试点将国家试点未覆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边境县、民族自治县纳入试点范围,共覆盖11个县,受益学生26万人。
队伍建设促进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莫振高校长为瑶山学子的善心义举,“摆渡教师”石兰松老师26年4万多次与孩子们的风雨同舟,“扁担教师”周宏军老师38年在教学点不计得失、一心为生的坚守……这些优秀的八桂教师,塑造了“教书与育人并重、师德与术业共馨”的广西教师群像。
截至2010年底,全区有中小学专任教师40余万,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4.34%、99.16%、98.36%、93.44%,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1.2亿多元(其中自治区专项经费6000余万元),培训中小学教师25万人次。实施“区培计划”、“国培计划”以及国际国内师资合作培训项目,深入推进广西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自2006年起陆续在全区63个县(市、区)补充农村教师1.9万余名。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累计选拔近200名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学边任教边攻读“农村教育硕士”。2011届免费师范毕业生100%全部就业。
2011年,自治区专项投入4000万元,启动立项建设4个自治区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和9个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今年又将投入5000万元继续加强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高校师范专业能力提升计划,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培养体系和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改变发生在课堂上——过去上课睡倒一大片,老师问什么都不吭声;如今分组讨论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学诗词可以画着画记忆,学数学能懂得不少生活常识,老师说的少却教的多,学生说的多而收获更多。
改变发生在学生身上——以往“苦学”的孩子们如今变得乐观自信,思维活跃,能言善辩,创造力惊人。
改变发生在老师身上——以往大部分老师只会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和原则,却很难上出一堂真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课;如今接受过培训的老师即使面对陌生的学生群体也一样能够讲出一堂好课。
这些令人惊喜的改变得益于“有效教育”改革。
在总结玉林市玉州区长达8年有效教育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我区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从2010年10月起,在12个县启动了以有效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开展为期两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推动广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迈上新台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多年来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困境正在逐步瓦解,学习成了孩子们快乐的事情,学校成了孩子们向往的乐园,阳光、自信、主动、快乐……成了孩子们脸上常态化的表情。
各显身手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这样一个困难的乡镇如何发展学前教育?来看看他们交出的一份漂亮“答卷”——重点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学前教育。2005年以来,该乡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剩余校舍举办了6所村级幼儿园,解决了500多名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德峨乡还在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的村寨大力兴办非正规早期教育点。由乡政府出资租用民房、选派乡中心幼儿园教师定期走教,解决偏远地区适龄幼儿入学需要。
我区紧紧抓住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着力加强乡、村两级幼儿园建设,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自治区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仅2011年就支持全区10个项目县新建了37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有力促进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隆林县构建多形式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和陆川县以政府为主导发展乡村两级公办幼儿园的经验分别在全国学前教育会议上作专题发言,面向全国推广。
基础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不可能有优秀的高等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壮乡每个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优质的基础教育,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覃宇扬杨子健韦继川袁琳2月25日,一个春寒料峭的周末下午,自治区党委办公大楼前广场,一场“爱心水果”交接仪式,让这里平添了几分暖意:几十位机关干部和武警战士,正从一辆挂着“感谢社...
龙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胜各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