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临桂的古塔
钟英浮图塔谢德裕摄
五通浮洲塔(资料图)
■谢德裕
佛教传入临桂约在隋代,唐代盛行。塔是佛的化身,能镇邪避灾,保风调雨顺,可祈求平安。临桂自唐代至清共建有10多座古塔,分布在临桂、四塘、两江、五通、中庸和宛田6个乡镇。现如今,这些塔有的倒塌有的尚存,还有的塔带着不曾解开的谜底从此彻底消失……
倒去的塔
西板塔位于义江西岸五通镇西板村,塔建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高17米。建塔主要起优化风水和美化风景的作用,所以选址建在村边一低凹处。为此要填大量的土石方,填土就花去二三十年的时间,有一户湖南人三代人参加了填土工程。建西板塔是临桂建塔工程量最大的一个工程。可惜塔于20世纪50年代末被毁。
宝珠塔位于义江西岸宛田瑶族乡瓮洲村,塔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九层,20米。塔四方八面形,塔顶覆盖铁锅。有石碑刻记建塔的经过和乐捐人所捐钱文。此塔毁于1958年冬。
倒去的古塔还有五通镇罗江塔,在1959年春的一场雷雨中轰然倒下。
重建的塔
浮洲塔位于五通镇义江边的浮洲岛上,塔建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青砖砌就,七层,20米高,外圆内方,中空,有石级可上,便于点灯和观景。塔顶用铅锡铸成,每逢阳光照耀,塔顶熠熠生辉。塔边有一庵堂,旧时常年住有僧人。
浮洲庵祭祀观音,民间有观音送子之说。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华诞,这一天,附近州县的善男信女来此朝拜进香许愿求子。浮洲塔曾于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崇祯元年(1628年)重修,清代也数次维修过。1966年初“破四旧”时,浮洲塔被拆毁,塔藏诸多文物也不知去向。
今之浮洲塔为2005年由民间集资在原址仿古重建,塔高31米,占地面积40平方米。浮洲塔古为义宁八景之一,今天仍是临桂的旅游胜地。
尚存的塔
两江砖塔位于两江镇城联村西门,又名文峰塔,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塔身为八角形,楼阁式七层,10米高,底座周长12米,北面有塔门,其余各层有小窗,临窗可眺望远处风景。塔身中空,分内外夹层,夹层中有回旋砖级,可拾级登顶。1986年列为临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至今保存完好。登文峰塔可眺望东面滚滚义江东逝水、西边山川连绵、南面稻麦千重浪、北面九岭如奔牛,整个两江镇的风景尽收眼底。
“钟英浮图”塔位于临桂镇店头村田洞中,宝塔平地拔起,通高10.6米。塔基为六角形,高约0.6米,边长2.45米。底层以两级方石凿成六层形须弥莲瓣座,高1.6米,直径8.5米。其上立六层六角形楼阁,每层檐面呈覆瓦状,檐角高翘,各面凿有浅龛。在第四层东面的匾额,横刻有“钟英浮图”四个字,虽年代久远,仍清晰可见。东侧有一条石板官道,上通桂林,下达四塘、两江。由于相关资料缺失,关于钟英浮图塔的建筑者和具体时间不明。塔取名“钟英”,寓意为会聚精英。钟英浮图塔现保存完好。
风水塔位于四塘镇岩口村委赵家村,原有东西两座,西风水塔在建高速公路时被毁,现只剩东风水塔。塔高7米许,六角三层,青砖砌就。塔每层砖砌檐面、翘角,翘角曾悬挂铁铎,层层错列浅龛一个,塔刹冠以葫芦顶。在基座石璧上刻有一将军神像,建筑年代不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
有谜的塔
罗江塔位于五通镇罗江村的桑山上,清代雍乾年间所建。塔高17米,青砖砌就,圆柱形,与普通的塔并无多大区别。它的神秘色彩是咸丰年间由“会党”武装给披上的。
《临桂县志》:“咸丰四年(1854年)四月,会党‘大胜堂’2000余人占义宁东、西板村(现五通镇仁和村);六月,会党‘忠义堂’莫芝兰聚1000余人在县内活动,后被团总黄培元平息;同年会党‘广胜堂’白彪、周聋子率众攻占义宁县城(现五通圩)。”
会党和农民军为什么在一两年内多次进入义宁县活动并与清军激战?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这还得从咸丰元年说起。
民国时编纂的《义宁县志》(事略三)记:“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湖南李元发叛,湘桂会剿,巡抚邹鸣鹤调大兵镇压……”李元发在龙胜“关羊”劫得很多的银子和鸦片,鸦片在桂林、柳州各地卖,得不少钱财。李元发还从湖南武冈县一带开始劫富,一直经龙胜到义宁,筹得大量金银财宝,准备购买洋枪举义。后来湖南会同广西的清兵大举镇压,李元发的农民军从数量和装备上都逊于清军,在义宁、龙胜一带被清军击溃。李元发死命保护来之不易的钱财,但又苦于无法突围,于是把大量的金银财宝藏在义宁县(今属临桂区)某地。
官府、平民、农民军和盗匪等都觊觎李元发留下的这批财宝。“义宁知县吴某雇夫输送军饷为虚,实乃寻觅财宝”(民本《义宁县志》)。据说李元发藏宝的兵勇被李元发统统杀掉。有一兵勇重伤假死,西板村李岳金发善心将其收留。伤兵报恩,告诉了李岳金藏宝的地方,在罗江塔下。伤兵说,农历十五日夜,月亮刚出山头,烧完一炷香时,塔顶的影子所指之处便是藏宝的地方。俗话讲,屏风有耳墙有眼,李岳金与伤兵的对话不久便传了出去。又过一段时日,那个伤兵也失踪了。
自咸丰二年(1852年)起,义宁境内寻宝人你来我往,沸沸扬扬,互相械斗、杀戮不绝。咸丰四年后更是掀起挖宝高潮,自这年二月起到咸丰五年四月,有史书记载的就有7股武装潜入义宁,驻扎了三四个月,一面与另外的武装交战,一面挖掘李元发藏的财宝。
由于那个伤兵没讲明白是哪个月份的十五夜,这给挖宝带来很大的困难,除了七、八、九这三个月外,谁敢保证不是其他的几个月呢?不过根据李元发退出义宁的时间推算,还是七、八、九这三个月的十五日夜可能性最大。这样在罗江村塔岭的四周几乎被挖地三尺,但就是找不到财宝。
正当大家泄气时,有人提出罗江塔西面是深潭,怎能藏得宝?李元发声东击西,宝藏可能藏在离罗江塔八里路远的西板塔下。难怪农民军领袖陈志广率众与清军战于西板村,时间刚好在九月。于是西板塔周围也被挖个稀巴烂,但财宝还是不露面。
清代至民国年间,人们仍挖宝不止。解放后,有人偷偷摸摸、零零星星也在寻宝,但也是一无所得。
1957年的一天,有位姓李的中年人,在罗江塔东南方挖得一些古砖。他喜出望外,从中午守到太阳落山。家人找到他,他将情况相告,又怕别人知晓,于是佯装开荒,轮流守在塔岭下,单等夜深人静时开挖宝藏。凌晨1时许,他们一家人奋力挖宝,挖到一块大青石,撬开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古墓碑,墓内一无所有,他们徒劳了一夜,连一片汉瓦都没得到。
1959年春,由于多年来人为挖掘塔基的周围,加之连续大雨,罗江塔轰然倒塌。罗江塔带着不曾解开的谜底从此不复存在。
临桂的古塔除了佛教建筑外,还有儒家文化的古塔。中庸镇王者评村的惜字塔就是代表。惜字塔约建于清代早中期,高12米,底座为四方形,塔身为六面形青砖结构,塔身正面有一宽0.24米、高0.40米的拱形门,供投废纸入塔焚烧用,其他五面均有拱形孔,供丢弃废纸用。塔的正面有正方形砖铭上刻“敬字惜纸”四字,塔保存完好。
惜字塔与四塘镇田心村的“字冢”、五通镇塘边村百岁祠旁的焚纸炉一样,见证了临桂旧时对儒家教育文化的重视和发展轨迹。
新闻推荐
谢林波小心翼翼地将老人搀扶起来。(临桂区城管大队供图)本报讯(记者申艳)9月15日下午,临桂区二塘市场门前,一老人不慎摔倒,头部...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