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个多月时间 深科技项目刷新“桂林速度”

桂林日报 2019-01-25 14:49 大字

□本报记者徐莹波实习生陈春霏

投资额:50.6亿元

建成后产值:预计超过500亿元

手机产能:5000万部

就业:预计新增1万人以上

作为桂林市重中之重项目,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项目是近年来桂林市引进的最大工业项目之一。该项目于2018年9月5日签约,当年10月31日即开工建设,仅1个多月时间就实现从签约到开工,成功刷新“桂林速度”。1月22日,记者走进现场,亲身感受“桂林速度”的快与工业之美。

当天上午,记者刚进项目建设工地大门,立即感受到一股热火朝天的施工氛围:各类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挖掘机正在挖掘施工,几个塔吊正忙碌着上下物料,1号楼建到第二层,2、3、5号楼完成地基施工,建到了一层……

“前几个月,这里还是一片水田、菜地和旱地;开工不到3个月时间,已初具规模了。”桂林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深科技项目建设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戴大文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50.6亿元,用地700亩,总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建设年产5000万台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医疗器械、自动化设备等项目及配套建设厂房、动力车间、技术研发中心等,将形成集“产、研、教、住”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制造产业园。

一般来说,项目建设过程中,最麻烦的是征地、迁坟和管线迁移。“这几项困难,我们几乎都遇到了。”戴大文告诉记者,以管线迁移为例,此前这一地块上曾横亘着一条长约1.6千米的航空输油管线,该管线负责为两江机场供油。迁移这条管线是个大难题,在指挥部进驻前,有关部门用了两年时间花了大量精力,仍然没有解决问题。

2018年9月5日深科技项目签约后,当月7日,市领导就组织召开输油管道迁移项目推进会,召集各相关部门就解决这一问题拿出方案。会后,指挥部马上着手施工图设计,勘察测量单位同步进场,并根据项目要求倒排工期。由于航油是易燃易爆危险品,项目具有较大特殊性,开工前还有许多行政审批手续要办,为此,指挥部坚持施工预算评审、相关政府采购等工作同步进行,终于在国庆节前完成施工单位招标。而且,航空输油管线迁移项目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用地指标,沿线经过的村庄、农田、鱼塘等,都没有开展征收补偿。为此,临桂区委、区政府组织精兵强将,下沉现场一线,努力克服困难,采取一系列措施安抚村民,终于顺利把管线迁移完毕。

“在这里工作是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的,国庆节、元旦节都没有休过一天。”指挥部一位女性工作人员说。

戴大文表示,今年4月,全部厂房将完成施工。届时,将导入华为智能手机制造业务,力争7月手机工厂实现试生产,到年底形成每月200万部手机的产能。到2021年,随着项目二期的建成达产,将形成年产5000万部手机的产能。达产后预计年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年新增税收10亿元,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

新闻推荐

男子承包虚假工程给他人诈骗钱财偿还高利贷

本报讯(记者陈晓东通讯员覃福生)为了偿还所欠的高利贷,荔浦一男子毛某动起了歪脑筋。他谎称自己承包有工程,与他人签订工程...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