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修缮古桂柳运河

广西日报 2017-07-24 07:12 大字

品味乡愁

本报记者 李春生

7月19日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为桂林市会仙湿地蒙上了一层纱,也打湿了“乾隆桥”和桥头的钓者。

“乾隆桥”又名新桥,单拱,如弯月,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历览相思埭运河,路过此桥,因而得名。

这相思埭运河,就是古桂柳运河,又名临桂运河、南陡河,古为中原与西南往来的重要通道。广西历史上曾有两条运河,一条是灵渠,另一条就是古桂柳运河。《临桂县志》上就有“北有灵渠,南有陡河”之说。志书记载,古桂柳运河修筑于唐朝长寿元年(公元692年),“长相思埭分相思江水,一东流,一西流”,3/10的水流入桂江、7/10的水流入柳江。

在临桂会仙镇分水塘出水口西侧,一块由桂林市政府和临桂文物管理所设立的石碑上也有古桂柳运河的简介:“河源于会仙镇狮子岩,汇分水塘,东流至相思江,入漓江;西流折入鲤鱼陡至永福洛清江汇柳江,全长30余里”。

借下乡采访之机,记者得以前往访古探幽。

从毛家码头出发,船工撑着小船穿行于交错纵横的湿地河道,古桂柳运河现存古迹已不多,但一路上柳翠禾黄、鸟鸣蝉噪,不时可见垂钓的闲人、牧牛的老者,俨然一幅水乡画卷。

“狮子岩前水长流,南临山景逍遥游。龙王庙内钟鼓响,虎仔桥上望客舟。”徐霞客笔下的客舟,现在载的已不是旅人,而是慕名而来的各地游客。

游客看美景,专家看门道。同行的会仙湿地公园管理局专家向记者介绍,湿地内分布有多种珍稀野生湿地植物物种,如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普通野生稻,主要分布在睦洞湖周边的沼泽湿地中,呈零星分布状态,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原生分布区的最北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外,水葱、萍蓬草等野生种群在广西也十分稀少。

一路行来,记者发现不少白鹭或低空盘旋,或水中觅食,或树头休憩,别的鸟类也不少。专家告诉记者,湿地地处“湘桂走廊”候鸟迁徙路线上,每年迁飞到湿地的候鸟有近百种,到了次年3月,它们又飞回北方繁衍后代,“由于湿地环境好、食物丰富,不少候鸟成了宿鸟,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它们。”专家说。

专家坦言,古桂柳运河作为我国岭南漕运奇迹之一,但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很多的运河遗迹已逐渐湮没在荒草尘土之间,现仅存陡门、石桥及碑刻文物20余处,大小石桥还有11座,除了新桥,还有会仙高桥、龙门桥、兴隆桥、铜桥等。

所幸的是,古桂柳运河及其附属遗迹这一鲜活的文化载体,正得到保护与抢救。

据悉,2016年,会仙湿地公园管理局组织实施了古运河修复工程(清淤工程),并进行木桩生态驳岸改造,共计清理河道长约2000米,修建木桩生态驳岸约1000米。湿地公园还通过在现存古桂柳运河水利遗迹和石桥旁设立展示牌的方式,展示每个水利遗迹和每座石桥的建造历史、功能、传说及故事等,保护和宣传古桂柳运河文化。

新闻推荐

新盘强势登场,老盘持续发力

几组购房者在桂林恒大城营销中心看房。作为临桂新盘,该项目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购房者的目光。一楼盘沙盘显示“售罄”的标签。今年上半年,桂林多个楼盘供不应求,甚至出现供应断档的局面。彰泰·...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