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牢牢把握“治病救人”初心本意 处处体现关心爱护挽救目的桂林市打造有温度有柔性的纪委

桂林日报 2017-07-18 12:28 大字

□本报记者文新军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我们党处理犯错误党员所秉持的一贯方针。

没有“惩”,就没有震慑力;没有“治”,就会陷入查不胜查的怪圈。

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践行“四种形态”以及自治区纪委提出的“纪检也是干部之家”的理念,不断深化理解和把握,积极打造有温度、有柔性的纪委,在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牢牢把握“治病为了救人”的初心本意,处处体现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帮助和挽救的目的。

让纪委成为“干部之家”

“以前心里包袱大,我作为领导,做错事有一种抬不起头的感觉。感谢组织对我的提醒、帮助和教育,我现在已经吸取教训,请组织放心,以后我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说教,教育好子女和身边的干部!”

这是临桂区纪委“一对一”约谈时一名被约谈对象的心里话。

今年以来,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运用“四种形态”执纪监督新方法开展谈心谈话、函询,真正让纪委成为“干部之家”,让干部不再畏惧“纪委请喝茶”。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盯紧小过小错,加大约谈函询力度,及时把有违纪苗头或者线索模糊不具备调查条件、情节轻微达不到立案标准的党员干部请到纪检机关,通过红红脸、出出汗、扯扯袖,对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善意提出,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怀、组织的关爱,切实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受到错告甚至诬告陷害的,及时了结澄清,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我感觉,这样的谈话是有温度的,干部从中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和体贴,也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一位接受谈话的领导干部表示。据悉,目前桂林市已把634名党员干部请到各级纪检机关谈话,为83名受到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了问题。

与此同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还做好执纪问责的后半篇文章。对犯错误的党员不做“一处了之”,一结了之。今年以来,市纪委对受到纪律处分的每一名处级干部做好动态观察、疏导沟通、帮扶挽救等工作,使他们认清错误,督促其调整好精神状态。同时,也对近年来182名处分影响期满的干部进行及时回访,帮助他们重树信心,使其重新焕发干事创业的斗志,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干事、蓬勃创业的良好氛围。

人性化办案促审查对象深刻反省

当交待完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签字后,如释重负的违纪人员王某与办案人员一一握手并拥抱,感谢办案人员的教育和帮助,使自己切实认识到了所犯的错误。这是桂林市一名被审查对象发自内心做出的举动。

违纪人员虽然违反了党纪国法,但在办案的过程中,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人员始终坚持安全文明办案,切实保障审查对象合法权利。审查中,除了从党章、入党誓词入手,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性化办案,唤醒其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外,每到审查对象的生日及中秋节、春节等重要节点,办案人员都会及时送上蛋糕、月饼、饺子等,使审查对象既感受到党纪国法的震慑力和严肃性,又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打消侥幸和对抗心理,深刻反省自身错误。

去年以来,接受“双规”的17名审查对象都自觉手写了忏悔书,大多数审查对象被移送司法机关时,还对办案人员表示感谢。通过一系列更加主动、更有温度的探索举措,体现了“严管就是厚爱,治病为了救人”,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主动到纪委谈话的党员干部不断攀升,主动向纪委交代问题的也变得更多,相信组织、依靠组织的氛围正在形成。

在开展人性化办案的同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还严把谈话审核、场所、时间等关口,确保谈话安全。如谈话前,办案人员都会了解谈话对象的身体状况,评估谈话对象违纪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谈话风险,针对谈话对象可能突发疾病等情况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谈话中,对谈话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同步录音录像。谈话结束后,都会结合谈话情况对谈话对象进行心理疏导等。(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县域经济:谱写桂林发展新辉煌——— 桂林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徐莹波县域活,则全市活;县域强,则全市强。近年来,桂林市各县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新城,疏解提升老城,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协调推进,生态文化相融,富裕和谐桂林”的总体要求,坚持桂林国...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