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千年桂林文脉 提升城市文化自信状元廊连通家国情怀
连通东巷和逍遥楼的状元廊如今成了拍结婚照吉祥宝地。昨天一早,趁市民游客还没“扎堆”,就有人来拍照讨个好兆头。记者李凯摄
坐落在榕湖畔的四状元群雕。记者李凯摄
■黄光圣
桂林有岭南“文化城”、“状元城”的美誉,也产生了许多佳话。
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相关方面在完成首批历史文化标识———桂林抗战文化标识后,正在进行第二批文化标识———历史文化标识雕塑建设工作,并从众多历史人物中选取了14位(12处)作为雕塑创作题材。目前,清代桂林四状元群雕等3处雕像已实地安装完成,其余雕塑作品正在抓紧制作。文化桂林,亮出一张新“状元名片”。
“状元廊”自信一座城
新建成不久的清代桂林四状元陈继昌、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群雕(长8米,高1.5米,厚1米),安置在今年新晋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旁,古南门广场西南角,已经成为倍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人文新地标。雕塑采用圆雕结合浮雕的形式,背景浮雕为桂林历史文化的场景元素,浮雕前摆放高低错落四状元,以不同姿势造型及各自的性格形象,表现他们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特征。
在桂林王城正阳门上,有清代嘉庆年间两广总督阮元为“连中三元”的陈继昌所立的“三元及第”石牌坊;东华门上的“状元及第”,则是1841年为新科状元龙启瑞所建;1900年,石牌坊被毁,重建的时候把陈继昌和后来的张建勋、龙启瑞4人的名字并列刻在了坊上。如今,这些石牌坊依然完好地保存在桂林王城的各城门上,成为展现“岭南状元之乡”桂林辉煌科举历史的人文景观。
在东巷有条60多米的长廊“状元廊”,将东巷和逍遥楼连接起来,更连接了桂林一千多年的状元文化。从去年4月26日建成起,桂林历代的8名“状元”齐聚状元廊,向市民游客讲述桂林的状元文化。长廊将桂林状元的诗词以及生平向人们进行展示,其中有裴说的《闻砧(一作寄边衣)》,赵观文的《桂州新修尧舜祠祭器碑》,李珙的《绝句》,王世则的《九月初三登两江城观新月口占》,龙启瑞的《卜算子》,刘福姚的《浪淘沙》。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沙里宁说过一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桂林挖掘、传承、传播状元文化,不但有助于再现历史人文环境和见证桂林的过去与未来,而且有助于增强市民对桂林的认同感、归属感,提升城市文化自信,振奋城市精神,并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
江山代有才人出
华夏千年书香,历久弥馨润桂林。
中国的科举制度,自隋代大业元年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在历史上延续了近1300年。广西各朝代共有状元10名,桂林就占8名。桂林的8名状元中,有唐代的赵观文、裴说,有宋代的王世则、李珙(武状元),还有清代的陈继昌、龙启瑞、张建勋、刘福姚。古代科举制度中,乡试、会试、殿试均名列第一的,称“三元及第”。中国历史上共出了13个“三元及第”,约每100年出一名,而桂林的一代文魁陈继昌也是科举“三元及第”最后一人。
唐昭宗亁宁二年(公元895年)赵观文进京师长安考试,得中状元,成为广西第一位状元。那时,岭南文化比中原落后,“南蛮”英俊一举压倒全国众多的才子,使京城轰动一时。唐朝诗人褚载定就写有《贺赵观文重试及第》诗:“一枝仙桂两回春。始觉文章可致身。已把色丝要上第,又将彩笔冠群伦。”
唐哀帝天祐三年(公元906年),裴说高中状元,后官至礼部员外郎。斐说考中状元后的第二年,叛臣废帝自立,结束唐朝290年的统治,斐说成了唐代的最后一个状元。惜遇上唐亡国之动乱,虽满腹才华,壮志未酬;作为晚唐大诗人,全唐诗收入其诗作51首。
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永福人王世则殿试“首魁第一”。王世则为人忠直,曾出使交趾,带回许多国外风土民情、地理资料。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28岁的李珙在开封(汴京)比武胜出,中状元。宋钦宗靖康二年,即1127年,在湘南抗击金兵时英勇牺牲,时年48岁,遗诗:“草间虽可活,丈夫誓不为。今为忠义死,做鬼亦杀贼。”
龙启瑞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多才多艺,既精研经义,精通音韵之学,又善古文辞,兼能书法,时有“名儒才子”之称,是清代广西诸状元中唯一名列于《清史稿》者。
桂林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刘福姚,光绪十八年(1892年)金榜题名,但戊戌变法被废,毁了刘福姚等人的维新梦。他常说:为官可以无禄,不可无骨。其词章在清末文坛中颇负盛名,为临桂词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搜尽奇峰打草稿,广西科举“考桂林”。以山水甲天下驰名的桂林,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江山代有才人出。
天下为怀的家国情
“臣闻食者,民之天也。而用以经之,武以卫之,蚕绩以辅之,凡以体之元光鸿化之。”1889年,光绪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有一篇由广西桂林举子张建勋所作的策论震撼了阅卷大臣。
张建勋这篇名为《民以食为天》的“殿试策”从治国安邦的高度去谈吃饭问题,认为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对当时沉闷的政治空气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当年张建勋高中状元。“民以食为天”的策论充满了民本思想,被有维新思想的光绪皇帝青睐是在情理之中。
踌躇满志的张建勋曾在黑龙江任职5年,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办起了各类中等学堂共达165处,在校学生最多时达到6900人;各类小学堂272所,在校学生最多时达9000多人,边塞黑龙江的学风为之大开。张建勋自己还经常掏钱资助家境贫困的学子,鼓动和提倡有钱人捐资助学,堪称黑龙江近代教育的开拓者。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出自三千年前的《诗经·大雅》,大意是说:周虽然是旧的邦国,而其生命在于革新。在封建科举时代,中举后的文人学士大多希望能在政坛上有一番作为。那些曾为祖国的兴亡、桑梓的兴旺,竞相折腰的桂林状元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主动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他们的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漓江,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这个城市的灵魂。状元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勤学自强、坚韧不拔、善于超越、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一代文魁陈继昌的夫人也很有诗才,她在陈继昌“连中三元”之后,写了一首诗寄给他,诗里有“独秀高惊天极柱,一枝青出桂林村”的句子,可见得意之情。
今年高考即将放榜之际,热炒的各种“状元”现象也许还将继续。但在价值取向已经多元化,行行出状元的人工智能开启的大时代,得意人生其实已不仅仅在金榜题名时。
新闻推荐
“游漓江,和在欧洲坐船游览多瑙河、莱茵河一样美。”坐在舒适美观、安全环保的游轮上,正带全家在广西桂林度假的以色列企业家加尔·本—大卫博士,一脸兴奋地对笔者说。“以前漓江很多游船陈旧破损,而...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