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九进士 临桂田心村
举人巷曾走出多位举人。
田心村保存较好的承薰门。
许家旧屋
田心村夏日风光。
■谢德裕文/摄
临桂区四塘镇岩口村委田心村,明代立宅。清初明靖江王后裔从桂林朱紫巷迁此。因村位于水田的中间,故名田心村。清代田心村有朱、许、徐、关、周、骆、郑7姓,五六十户人家,200余人。在清代的科举考试中田心村有20多人中举,11人中进士,4人为翰林。清中期至民初,朱、徐、关3姓有的在履职地落户,有的迁回桂林,有的移居外地,现今田心村有许、周、骆、郑4姓居民,100多户近500人。
一门九进士
《临桂县志》(1996年版)记:“清代广西乡试分文举、武举。文举:临桂县中式举人1140人。”田心村在清代的科举考试中,除中进士的11人外,考中举人有朱亨衍、朱绪、朱依程、朱远缙、周荣涛、郑魁一、关乾壬、关炳煊、关吉宁、徐海丞、徐家振、许榜轩等20多个,举人比较集中居住的巷道被称为举人巷。
田心村尚存5座村门,其中保存较好的是承薰门,门内有几条村巷,在清康熙到嘉庆年间(1662-1820年)从这道门走出九位进士,所以说“一门九进士”。九进士分别是许霖、朱若东、朱依鲁、朱依炅、许受之、许晓峦、朱奕森(凤森)、徐步云、徐登云。除上述从承薰门走出九位进士外,田心村还有朱琦和其儿子朱远缮也考中进士。朱琦和朱远缮是嘉庆以后中的进士,所以不计入“进士门”。《临桂县志》(1996年版)记清代临桂县共有进士190人,并一一列有姓名,《临桂文史》第十六辑列的九进士中有许受之、许晓峦,这两人在县志里没有记录,是否是许双珝、许晋祁两人,还需考证。
翰林家是指朱若东父子三人均被授予翰林。朱若东于乾隆十年(1745年)考中乙丑科进士,钦点入翰林院,历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工科掌印给事中、分守山东济东泰武道、河南通省粮储驿监道、江苏盐法道台等职。他的两个儿子朱依鲁、朱依炅也分别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十九年(1784年)考中进士,授翰林,人称“父子三翰林”。朱若东家是田心村的翰林家。除朱若东父子三人外,许霖中进士后也被授予翰林。
修建求学路
清代临桂县乡村只有社学、义学和私塾,县学、书院都设在县城桂林。田心村地处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交通极不方便,只有羊肠草径通太平圩、四塘圩。从田心村到四塘圩有12里,四塘圩到二塘(今临桂县城)20里,从二塘到桂林又是20里,路远又不好走。如果抄田心-隆家-太平村-二塘-桂林的田基路、山脚路可以近一些,但这些小路贼人太多,你一个读书人总带一些盘缠等,贼人就强行搜去。走四塘-二塘-桂林的大路虽然远一些,但有塘兵护路,相对安全一些。
清乾隆庚午年(1750年)广西乡试,临桂生员到省城参加考试在路口村遭盗匪抢劫。此类事时有发生,官府也曾实施过一些安全措施。如乡试前临桂的生员陆陆续续从各地赴城赶考,县衙通令各堡各塘的堡兵塘兵要护送各地生员安全到达贡院参加乡试。但堡兵塘兵兵少刀少且又是步卒,没有马兵,发生了强盗拦路抢劫赴考生员的案件,堡兵塘兵,敌不过强盗自己就落荒而逃,生员就受罪了。
朱若东进士及第后被点入翰林院为官。回想起自己求学之路太艰辛,于是他倡导修一条石板小路从田心村翻过一个8里的山坳到今桂林市象山区二塘,再走20里就可以到桂林了,这条路方便田心村和附近村的人上桂林做买卖和求学。以前走老路上桂林得走五六个钟头,现在走近路只需三个钟头就到桂林了。
田心村在清代科举中多出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求学路给人们带来了求学的“捷径”是毋容置疑的。这条求学路至今还在,不过已经荒芜了。
翰林嫁女
朱若东有一女,名叫朱依英,是朱依鲁之妹,朱依炅之姐。朱依英知书达理,而且还是个美人,达官贵人慕名求亲者如云。当时朝中一品大臣陈宏谋为孙子陈兰森托媒到朱家求亲,朱、陈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陈兰森乾隆二十二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也是个才貌双全的人。经媒人安排,一对青年男女隔着屏风见过面,各自心中十分满意。但朱若东这个有一票否决权的老父却不表态,事情一拖再拖。媒人给陈家献策多送礼物,可送去的礼物,朱家又原封不动地退回来。
有一天,媒人找个借口去见朱依英,说,既然不允陈家,我给你又寻了个莫家,莫家虽然不是官家,但可与官家比富,有半个城的家产。媒人还没说完,朱依英打断她的话说:“怎么不允,父亲是想要陈家修一条路到田心村。”媒人高兴地把信息带给陈家。陈兰森茅塞顿开,朱家岂是贪财之辈?于是尽力组织财力、人力,用半年多的时间修通了从横山村到田心村10里长的小路,又用几个月的时间铺上了石板。不久陈、朱两家喜结秦晋之好。
这条求亲路现在只有零星几段残存。不过有时求亲者遇到障碍时,还有人愿去走走这段老路,希望能像陈家一样逢难化易,喜结良缘。
三代连科
朱凤森、朱琦、朱远缮祖孙三代都中进士,被誉为三代连科。朱凤森是朱依鲁、朱依炅的侄孙。
朱凤森(1776—1832年),5岁开蒙入私塾,9岁能作诗。15岁补弟子员,16岁入桂林秀峰书院深造。经过八九年的苦读,于嘉庆三年(1798年)乡试中了举人,同年北上京城,准备参加次年的会试。嘉庆四年(1799年),朱凤森在京城参加会试,因为发挥不好,成绩不佳,名落孙山。有人嘲笑他年纪轻轻自不量力。朱凤森从京城返回故乡后心情很低沉,他写道:“偕计入京师,仿佛登云霄。落第空归来,粤西山水迢”。过了一段时间,朱凤森调整心态,不怕失败,失败后他更加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终于在嘉庆六年(1801年),朱凤森再赴京城参加会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他中了三甲第99名进士。
朱凤森历任河南浚县知县,开封府通判。著有《韫山诗稿》,其诗精熟入理,兼有唐人气韵,词壮而志清。工声乐,亦通音律。还著有《才人福传奇》、《辋川图传奇》、《西石缘传奇》等,他还与妻子姚氏合作写了《韫山六种曲》。
朱琦(1803-1861年),朱凤森之子,是著名文学“岭西五大家”的重要成员,也是桂林“杉湖十子”之一。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中进士,获殿试第二甲第一名,赐传胪出身,授翰林院编修。不久出任御史,以直言闻名当时,作为传统社会的“精英”,朱琦有“忠君”的封建社会思想道德观,但他的文章日益为后人所重视。有人说,只要通读朱琦的《怡志堂文集》,就能体会到朱琦在桐城古文方面的深厚功力。
朱琦作为一位理学家,极力宣扬传统孔孟道义,同时又有所创新,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病和不良传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还能密切联系现实社会,所写文章内容大都力求切实有用。他在“岭西五大家”中的地位相当突出,是桐城派在广西的杰出代表之一。除此之外,他的诗作风格雄浑,自成一体,特别是在有关鸦片战争的诗作里,他指斥投降,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新闻推荐
17日晚,由于下大雨,临桂区六塘镇青塘村堤坝路段两辆轿车发生碰撞,双双坠入河水中,所幸并未造成人员伤亡。雁山交警到达现场后,只见两辆轿车都已经在...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