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打造美丽、宜居、小康的南国画卷

南宁日报 2013-12-26 11:11 大字

天下风景,美在广西。

然而长期以来,乡村卫生环境给广西美丽的自然风光带来一些不和谐的色彩。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外脏乱差成为不少乡村环境的写照。

今年4月以来,广西站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起点上,实施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内容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努力实现乡村环境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

“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成为新一届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美丽广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生动实践。一幅美丽、宜居、小康的南国画卷正徐徐展开……

八桂大地吹来乡村清洁风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多发、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

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既面临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挑战,又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特别是随着广西的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延伸,国内国际客商对广西的生态环境也寄予了更多的期盼。

由此,一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开始酝酿。

2013年5月2日,自治区党委大礼堂座无虚席。推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电视动员大会吹响了向乡村脏、乱、差宣战的号角!

“经过一年半的集中整治、5-8年的持续推进,使广西乡村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以更加洁净、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会上说。

自治区主席陈武强调,“清洁乡村”不是简单的“大扫除”,而是在广大乡村建立起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建立保持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同时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污染。

自治区成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全区实行分级包片指导推进,1.4万多个工作队、8万多名干部进入所有建制村,履行宣传政策、走访农户、整治环境、建立机制、改善民生“五项职责”。

一场“乡村大扫除”“沟渠大清理”“污染大排查”“堆放大整理”的“清洁风暴”迅速展开。短短8个月内,1200多万人次群众投工投劳,清理各类垃圾200多万吨,清洁水源9万多处,新建乡镇村庄垃圾中转站3300多个,新建垃圾池16万多个……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说,广西的“三清”活动立足长效,始终坚持干部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目前活动深入人心,乡村脏、乱、差状况得到初步治理,广西乡村点、线、片环境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昔日“垃圾围村”今日洁美家园

桂林市临桂区地处南岭南缘,北部群山高耸,南端峻岭连绵,地域内一望无际的茶园曾是电影中刘三姐与莫老爷对歌的地方。

这里的石头厂村是六塘镇最偏远的小山村,青山绿树,蓝天净地,让人有身居世外桃源之感。

“这在以往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农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现在改变了。”六塘镇党委书记刘春吉说,六塘镇每个村都建立了保洁员制度。费用村民出一点,政府补贴一点。

在广西,几乎每个村屯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倡议提升文明素养,共同维护美丽家园;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有垃圾桶,村民不再随手丢垃圾;几乎每个村屯都有保洁员,他们同时还是宣传员、监督员。

农村垃圾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其如此。据测算,广西农村每天产生垃圾约1.63万吨,清运量仅0.34万吨,约有80%的生活垃圾被随意堆弃。

破解“垃圾围村”,建立垃圾回收和处理系统是治本之策。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副处长覃运欢说,广西探索了两种垃圾处理方式:“村收—镇运—县处理”和“村收—镇运—片区处理”两种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同时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清洁乡村新模式。

宜州市安马乡农村党员莫永强发现瓜果皮、病死蚕等潮湿垃圾难以焚烧,自己摸索画图设计,发明了用潮湿有机物垃圾生产沼气,沼气再用来焚烧干燥垃圾的“沼气池+焚烧炉”分类循环配套处理模式,既解决了潮湿垃圾焚烧难的问题,又节省了燃油费用,已在宜州市全面推广。(下转2版)

新闻推荐

临桂县法院创新完善司法运行机制出成效

临桂县法院以打造“五型法院”、争做“四无法官”为目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审判管理,提高案件质效,为临桂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司法...

临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桂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