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志愿者超过86万人、志愿者活跃度达64% 桂林去年志愿者注册总人数和活跃度居广西第一

桂林日报 2020-05-08 08:44 大字

□本报记者孙敏通讯员秦世宇

据统计,2019年桂林市在广西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超过8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16.79%;志愿者活跃度达64%。桂林市志愿者注册总人数和活跃度均居全区第一。

近年来,为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水平,桂林市不断健全工作体系,推动17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县级志愿服务联合会,与广西志愿服务联合会、桂林志愿服务联合会形成了上下贯通的自治区、设区市、县(市、区)三级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

防控疫情志愿服务见行动

“您从哪回来,住哪个小区?几栋几单元?”“尽量不要出门,少去人多的地方,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春节防控疫情期间,在灵川县灵川镇活跃着这样的一群志愿者,他们的力量汇聚成一股暖流,构筑起保障居民安全的爱心“防线”。

“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加入进来。”灵川镇党委书记阳松介绍,自年初防疫工作启动以来,他们第一时间发布战疫志愿者招募令,不到6小时就有近百名志愿者报名。在这些志愿者中,有一起值守无物业小区的“夫妻档”党员志愿者,有退伍不褪色的退役军人志愿者,还有充当移动宣传站的外国友人志愿者……

这是疫情期间桂林市志愿者活动的一个缩影。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充分彰显了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助力复工复产的重要力量。

良好的联动机制,让志愿者们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强大的行动力。疫情发生以来,桂林市文明办、桂林志愿服务联合会根据中央文明办、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安排部署,向社会发出倡议,及时公布市、县文明办和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号召各县(市、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弘扬雷锋精神、志愿精神,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平乐县组织2000多名志愿者开展“九要九不要”入户宣传,劝阻举办酒席90余次;龙胜各族自治县1000余名志愿者劝导丧事简办80余起,取消集会、龙狮会等活动90余起;兴安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志愿者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帮助防疫、收果……志愿者们始终奋战在一线,为打赢防疫和恢复生产这场“双重战役”贡献力量。

桂林处处有“雷锋”

不仅在战“疫”时凸显重要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桂林志愿者也是桂林的一道风景线。

为打造一年四季不走的“活雷锋”,桂林市通过“常态化活动+重点项目”的方式,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一方面,桂林市以志愿服务常态活动为载体,为志愿者提供活动的平台。常态开展“红红火火过大年”、“农村扶贫济困,社区邻里守望”、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组建桂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政策宣讲、群众文化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科技科普服务等10支志愿服务队伍,引导支持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另一方面,桂林市以“低龄存时间,高龄享服务”为理念,在17个县(市、区)各选择了1个社区开展“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结合社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等实际需求,组建志愿队伍、设计服务项目、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抓“时间银行”这个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和活动项目。

2019年3月,“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站在七星区空明社区成立。“时间银行”一推出就得到广大老年人的响应,将自己与志愿服务相关的专长贡献出来,主动认领服务为自己“存储时间”。社区还与附近小学结成对子,不少未成年人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来到社区为有需要的老人打扫卫生,存下志愿服务时间。社区至今招募志愿服务团队共35个,志愿者1300余人,每月15日志愿服务日轮流在各居民小区摆摊设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存入时间4.5万余小时,有序推进“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工作。目前,空明社区已成为自治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试点社区。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桂林市将继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坚持民生导向,抓住重要节点,深入开展扶贫、扶老、救灾、助学等重点领域志愿服务,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继续朝着规范化、常态化目标迈进。

新闻推荐

李康率自治区政协委员视察团到桂林市视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上接第一版)一直以来,桂林市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新发传染病专项工作机制...

灵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