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灵川镇:浓墨重彩绘就幸福乡村

桂林日报 2013-12-05 15:06 大字

▲灵川镇东家山村新貌。通讯员何玉秋摄

□通讯员何玉秋阳宁红记者秦紫霞

宽阔平坦的通村公路,干净整洁的院落,整齐美观的绿化带,掩藏在青山绿树间的房屋,田间地头正拔地而起的温室大棚……走进灵川镇的乡村,这样的景象如一幅幅美丽画卷,仿佛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许多村民都说,开展“清洁城乡”活动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日新月异的农村让农民离自己的安居梦越来越近。

“清洁城乡”助推农村“清洁梦”

60多岁的秦正妹老人在田南村生活了一辈子,看着村里一天比一天干净,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我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就数这几年的变化最大,镇里支持我们修建了排水沟,再也闻不到恶臭味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以前村民的环保意识不强,虽然我们村处于自来水取水口,但是生活污水却直接排入江中,还经常有村民把鸭子放入江中养,非常影响水质。村里垃圾也随处倒,一刮风就垃圾遍地。”田南村村长秦有庆回忆起开展“清洁城乡”活动前村里的模样时,一脸感慨。

接着,秦有庆话锋一转:“现在我们村子可就大变样了,在政府的扶持下,在村里修建了排水沟,村民的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站,再也见不到污水横流的情况了。同时,村里还配备了一名保洁员随时清理垃圾,并定点配置了垃圾桶,村里卫生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观,还成为了镇里的‘清洁水源示范点\’。下一步我打算修建花圃,并购置一些健身器材,我们村也可以变身成像城里社区那样的小花园啦!”

据悉,灵川镇把实施“清洁城乡”活动作为改善民生、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率先开展环境卫生创优活动,加大对“清洁城乡”的宣传,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很大改变。

完善基础设施点燃农民“致富梦”

“要致富,先修路。”走进灵川镇各个村庄,宽阔的路边上车来车往,满载着农产品的车辆载着村民的致富梦走出了农村,走向了城市。

说到道路的变化,当了八年村长的秦有庆最有发言权。“原来路面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变成了泥浆路,村民出行非常不方便。现在可就好了,我们村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自家的农产品也有了销路,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

见到五七排村长蒋旺财时,他正在大棚基地里忙活。因为他敢想敢做,自掏腰包为村民架桥、修路,带领村民逐渐走上致富道路,被村民戏称为“疯子村长”。“听说政府有扶持农村发展大棚蔬菜的项目,我就把项目给争取过来了。现在我们村里已经搭起了17个大棚,准备种植无公害的反季节蔬菜,大棚刚刚消完毒,过几天就可以播种了,再过几个月,我们的无公害蔬菜就能上市,村民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蒋旺财说到他的大棚基地时,满脸憧憬。据了解,为了使大棚蔬菜获得丰收,五七排村选出了5个种植能手,通过种植能手帮扶村民的形式,带动整个村蔬菜经济的发展。

今年以来,灵川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共完成19个自然村的道路、村巷硬化,总长14.03公里,扶持水泥3146吨,村道水泥硬化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广“稻—菜—菜”耕作模式,有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搭建文化平台夯实村民“文化梦”

经济的发展给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以前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村民的业余活动很少,只能通过打牌等方式消磨时光,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很容易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灵川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服务农村,帮助村民组建文艺队伍,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农村团结,为构建和谐农村打下坚实基础。现在,随着文化室的修建以及文娱队的组建,农村开始大变样,吃喝玩乐、打牌打麻将的少了,在村里走走看看、打球、跳舞、休闲的人多了,村民业余时间有了更多的去处。

如今,得到文化“实惠”的村民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乡风村貌焕然一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农民安居乐业,正向着“可居、逸居、康居、安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

新闻推荐

一念之差参与抢劫 踏上12年逃亡路民警多番上门劝说他终于“回家”

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宁耀东)12月17日上午,灵川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值班室里来了几名全州口音的男子,其中一人眼圈发红,神情比较憔悴,一见民警,他就说是前来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灵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