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以敬畏之心让历史文物焕发光彩
本报讯(通讯员李振杰)近日,笔者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了解到,该县申报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庙一馆”防雷工程项目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将获得专项建设经费。
该县的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古建筑群合称“三庙一馆”,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建于永乐八年(141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武庙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新时期以来,恭城以敬畏之心加强了文物的管理和保护,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经积极申报,“三庙一馆”先后被列为自治区级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县将这些古建筑精华向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开放,使其建筑技艺精髓得以形成宝贵资料留存。近年来,该县将其当作“儒学科普基地”,每年组织小学生在这里举行传统的“开笔礼”,举办各类奖学金发放仪式,让青少年增进对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尊崇,还多次在这里与其他县市联合举办书画展。2014年以来,该县积极争取,先后得到国家文物局专项维修经费和安全防范项目经费共1200多万元,现文庙、武庙已维修完毕,腐朽的木构架已得以更换,瓦面也已装修。
恭城历来注重将能保存历史记忆的古建筑加以保护。历年来,多次整合资金,对县内古村落进行维护。该县莲花镇朗山村的清朝古民居,1992年即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成功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该县政府出台《恭城瑶族自治县古村落保护规定》,将形成于1949年以前、地方特色鲜明、古建筑及环境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具有历史、科学、文化艺术和旅游价值的古民居、祠堂、寺庙、会馆、碑刻等,全部纳入保护范围,以法规的形式加以保护,并利用各种形式,进村入户进行宣传,普及古村保护意识。2014年,在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恭城12个村落入选,数量居广西各县之首。2015年,广西首批“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恭城17个村落入列。同年,以乡土化方式改造的门等村,以其美观宜居、能让群众“记住乡愁”,成为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会议的现场参观点。
近年来,该县加大了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在宣传和普及下,保护文物的意识和尊重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已深植民间。该县观音乡水滨村、三江乡石口村,先后建起了村级瑶族博物馆,水滨村博物馆收藏的反映瑶族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的民俗文物已有200多件。现该县全力建设的瑶族博物馆,设于该县的瑶族盘王殿内。该县致力将其建成广西县级最大的博物馆,并将其建设成为恭城的文化窗口,瑶族群众的文化客厅。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振杰)5月3日,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该村的“生态农副产品合作社”理事长黄春潮看着连片种植的红芽芋长势良好,心头充满喜悦。“这里原来是感染了黄龙...
恭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