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住了 有活干了 有水浇了 有花看了
平南县国安乡田贵村垌心屯风景迷人的村中小道。棚户区改造项目已竣工的棚户房。(记者谭晓军摄)港南区八塘镇湴村三科塘屯的木棉花村道。平南县镇隆镇福塘村大福屯花园一角。水源充足的港南区湛江水利工程项目。港南区湛江镇田间三面光水渠。园博园棚户区改造项目,工人正在忙碌施工。编者按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地级贵港市成立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贵港市在新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为此,1月日在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市长农融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贵港市今年十大工作重点,其中涉及民生方面的有不少。岁末年初,本报特推出“为民办实事系列专题”,从市民的角度去回顾本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成果。本期首先从农田水利建设、棚户区改造、就业再就业、生态乡村建设等方面入手,展示上述工作的成效,以餐读者。
花果飘香的绿色村屯
本报记者 谭彩珍
年,贵港市深入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成绩喜人,全市个自治区级示范村屯绿化项目全面竣工,个一般村屯绿化任务全部完成。村屯绿化不仅给乡村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新面貌,还在村里掀起了一股绿化家园的新风尚。
家门口的微景园
天蓝地绿,花果飘香。月日,港南区八塘镇湴村,村内处处可见绿树、花草、果树,篮球场、文化活动室集中分布,村民的房屋错落有致。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交相辉映,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看,那又红又大的木棉花!”村民马小草带着儿子在绿树下来回走动观赏。此时,还有几位村民坐在古榕树下的石桌边津津有味地拉家常。
正在打扫落叶的蒙阿婆告诉记者,自从去年村里进行绿化后,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告别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一年多以来,她见证了村里的绿化树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喜人变化。如今,村民不用进城也可以在家门口观赏到木棉花、黄槐花、大花紫薇等美丽的树种。
据了解,八塘镇湴村已投入资金万元,绿化面积7.2亩。绿化分布在进屯道路两旁、篮球场、体育设施、文化活动室旁边,种植的乔木灌木品种近种多株。
微景观园在平南县镇隆镇福塘村大福屯也得到了村民的喜爱。该屯的绿化主要分布在米进村道路两旁和篮球场斜对面的空地,绿化面积达5.1亩,种植乔木桂花、大叶紫薇、宫粉紫荆等株,灌木九里香、大红花、黄金香柳等株。采用树、花、草合理配置,庭院、道路、村庄相融,提升了村屯整体绿化效果,调动了群众参与环境绿化的积极性,使群众爱绿、植绿、护绿的意识不断增强。
绿化休闲融为一体
据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彭军介绍,过去,贵港市绿化的重点主要是山上造林,自从去年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后,开始把村屯绿化与生态旅游以及农家乐等休闲娱乐结合起来,绿化重点逐渐转变为在身边增绿。
八塘镇湴村篮球场前面那栋古香古色的房子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这是利用以前村委办公室改装而成的老年人幸福院,记者看到房间里摆放着麻将桌、电视机、电子琴等娱乐设施。而篮球场边上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应有尽有,与城市体育健身广场没有多大差别。据村民李叔介绍,自从去年对这里进行了绿化、硬化后,村里的老人、小孩经常来这儿欢快地嬉戏。
在八塘镇鹤山村新村屯,记者也看到了绿化与休闲融为一体的景象。昔日的新村屯,各种杂物乱堆乱放,屯前屯后到处是垃圾,屯中有一个废弃多年的水塘,村民习惯把生活垃圾倒进塘里,偶尔还飘浮着死狗死猫,一到夏天,臭味让人掩鼻。如今,这里鸟语花香,道路的硬化、植被的绿化、文化体育设施的增添,为新村屯带来了新面貌。
村民王阿婆告诉记者,去年,村里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建起了灯光篮球场。今年,屯里得到林业部门的“村屯绿化”建设项目,在大家的努力下,村里丢荒的空地种上了果树,闲置的土地也种了花草树木。现在,正值大红花、桂花飘香的时候,村民在自家门口就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和观赏美丽的风景。
除了增设体育设施,贵港市还整合住建、旅游、林业、扶贫、移民以及社会经济能人等各方面资源,在覃塘区蒙公乡新岭村新归屯、覃塘区覃塘镇龙凤村平田屯、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等村庄,把绿化与休闲娱乐集为一体,重点打造了现代农业生态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点、全国休闲乡村旅游示范点等生态宜居乡村。
据了解,年自治区下达给贵港市的村屯绿化任务是:自治区级示范村屯个,其中林业局负责个,移民局负责个,扶贫办负责个。一般村屯任务数为个,全部由林业部门负责实施。在-年村屯绿化期间,贵港市共投入资金.3万元,自治区共拨付资金.4万元,其余为市本级投入资金万元,县级投入资金.9万元,群众筹资万元。
水到渠成 助农增收
本报记者 欧钰宇
“你看,那块就是我家的责任地,以后这个出水口一弄好,灌溉就方便多了。”月日,港南区东津镇万垌村的罗启禄老人指着前方的一块田地乐呵呵地说道。他的脚下,是正在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
这项农田水利工程是第六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港南区八塘—东津片节水改造工程项目,项目地在东津、八塘两镇,主要建设内容为防渗衬砌,分支渠、斗、毛、农渠和排灌渠共条,总长.6公里,总概算投资为.万元。项目竣工后,将恢复或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新蒙、新安、横岭、陈湾、高朗、石连、狮夏、务凤、洋七桥、郑、中和、荷池、万垌、维新等个行政村的村民受益。截至月日,项目已完成渠道防渗.5公里,完成总投资.万元,占项目投资额的%。
万垌村地处武思江水库灌溉片区的“水尾”,水库支渠出水量少,还经常淤塞,水到了这里已经没办法满足农民的灌溉需求。罗启禄老人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守水的经历还记忆犹新。那时候,每到农水灌溉的季节,村里每家每户都要抽出一个人,分批轮流到泥渠上的出水口处日夜把守,防止上游邻村的村民把水切断,耽误灌溉时间。因为争抢水源,村民之间没少闹矛盾,甚至还发生械斗事件。而后为解决村民的灌溉问题,政府出资修建了柴油机抽水站,但由于水源有限,灌溉问题还是不能得到彻底解决。“现在所有村民都在盼着这条水利全线贯通,来年春耕能用上。”罗启禄老人说。
同样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修建工程项目在港北区港城镇蓝田村和龙井村如火如荼地开展。项目概算总投资万元,涉及蓝田、龙井、棉村、平富、石寨、富岭和麻山7个行政村,主要建设.公里渠道的防渗衬砌,维修改造堰坝6座,配套改造渠系附属建筑物处。目前已完成渠道修建公里,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完成总投资的%。项目竣工后,将恢复或改善灌溉面积1.万亩。
据龙井村村主任陈喜志介绍,过去,蓝田村和龙井村片区引用的是石牛水库、平田水库和石佳山塘的水源。此片区水源充足,但由于泥渠淤塞,杂草丛生,灌溉十分缓慢,遇上干旱的时候要派人守夜护水。最难忘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要用自家竹子编制的戽斗戽水。戽斗需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完全靠人工摇动把低处的水往高处摇,弓背弯腰,手不能停,十分辛苦。现在途径龙井村的农田水利已于今年5月份全线贯通,原来灌溉农田要花上一个月时间,现在只需要天左右。“以前戽水、守水都干过,真的很辛苦啊,现在水利建好了,心里高兴啊,了却了农民的一桩心事。”陈喜志说。
贵港市共有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建项目7个,总投资.万元,已完成投资.万元。
“棚改”让百姓更安居
本报见习记者 陆晓婵
路面坑洼的小巷、杂物堆积的角落、灰土剥落的墙壁、光线阴暗的房间,还有蜘蛛网般缠绕的电线……这般年久失修的老屋,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亦是政府的一个“心病”。然而,随着贵港市诸多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陆续实施,这种状况有了可喜的改善。
安置款助力举家入新房
“这里是客厅,连着阳台,采光很好。看,还有个宽敞的餐厅,过年过节大家围着坐一大圈都没问题。以前我们老房子的饭厅啊,人一多,坐都坐不下。卧室在这边,还带衣帽间呢!”近日,当记者来到李大爷刚入住半年的新家时,他高兴地带记者参观并解说屋内的结构和摆设。
李大爷今年岁,新居位于市中心城区民主路与桂林路交汇处东北角的天悦尚城小区,尽管仅2室2厅1卫,但光线充足,装修简朴,布局合理,让人一入屋内便觉得眼前一亮。
同时,李大爷的儿子也在同一栋楼买了一套3室2厅1卫的房子,与自己的妻儿住,也方便照顾老人。
李大爷早年与妻子在甘化商贸城做手机及配套生意,一家三口原本住在老城区县东街的一栋三层自建房内,临江而居。老房建于上世纪年代,空间小、光线差,一遇回南天便出现墙壁返潮、灰土剥落的情况,用电量一大还经常跳闸,非常不便。
李大爷说:“早想换房子了,可这老房咋卖啊,儿子成家后,房子更显得狭窄了,可我们连买一套新房的钱都拿不出来,很无奈。后来政府实施堤路园项目,对棚户区进行改造,没想到把我家的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当时要货币补偿,加上之前做生意赚的钱,加起来正好买了现在的两套新房,我们老两口一套,儿子一套。看着儿子一家安定下来,我们这把年纪了也能享福,想想真是高兴!”
“以购代建”住上暖心房
今年岁的姚军原本住在老城区水厂路糖果食品厂的宿舍区,一家四口“蜗居”在不足平方米的2室1厅1卫的空间里。因家住顶楼,年久失修,每当下雨天,屋顶便漏水,而且一到回南天,墙壁便剥落一层层灰土。
9年前,市城区防洪工程郁江北堤堤路园项目第一期拆迁工作对其屋列入了征拆范围。姚军当时颇为心慌,因宿舍区的征拆只能补偿他少量的款项,既没了稳定的居所,同时手头上的存款也不足以买一套市价的房子。那时,姚军越想越心灰意冷。随后,政府为姚军及其他同样情况的拆迁户提供了堤路园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安置房,于是他便通过“以购代建”的方式,低价购买了位于市桂林路的幸福家园小区用以安置拆迁户的经济适用房。
如今,姚军在幸福家园小区拥有一套平方米的2室2厅1卫的房子,已住了近6年。对于现在的房子,姚军感到很满意,他感慨地说:“过去那个宿舍区各种设施都很简陋,有时出入会闻到公厕传来的臭味,楼道狭窄黑暗,杂物乱堆,也不好停放车辆。现在不一样了,住在整洁的小区里,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我们也很欣慰。”
棚户区改造任务有望超额完成
近年来,棚户区改造成为了贵港市重点开展的民生工程之一。为实施好这项民生工程,目前,贵港市规划建设的园博园棚户区改造项目(第一安置区北区)、六八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园博园第一安置区南区)、两桥棚户区改造项目、港城棚户区改造项目、震塘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南江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等多个城市棚户区改造住房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施工中。
近日,记者在六八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园博园第一安置区南区)施工现场看到,4、5、7、8、号楼已出地面,有的工人在给楼面进行钢筋绑扎,有的工人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目前,此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约万元。
今年截至月初,全市棚户区改造已完成开工套,完成责任目标任务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套,占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的.9%。
保障就业 温暖民生
本报见习记者 曾茜茜
就业,是民生之本;“饭碗”,关乎市民根本利益。要做好民生工作,必然要千方百计促进市民就业。过去一年里,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百姓的“饭碗”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以技能培训“保饭碗”、鼓励创业“造饭碗”,全市新增就业人员数量持续上升。
“有了工作,才能有固定收入,人活得才有尊严。”困难职工覃进斌用亲身经历表达他对就业的认识。三年前,妻子一场大病让他不得不离开岗位,而去年当他重新走入职场,却成了“”就业困难人员。因为年龄,老覃在求职中屡屡碰壁,看着家里依然卧床的妻子和正在读书的儿子,老覃几乎愁白了头。让他没想到是,在全市“零就业”家庭排查中,他家被列入扶助家庭,他很快在政府的帮助下重新就业。这份工作不但让老覃有了工资,还续上了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保,一家人生活从此有了希望。
事实上,覃进斌只是全市就业政策众多受益劳动者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3%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3.6万人。越来越多的居民捧上了“饭碗”,实现稳定就业。
为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难题,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启动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毕业生可在登记地享受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提高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发放大学生求职补贴等。
为解决无技术、难就业这一问题,贵港市“对症下药”,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环节。职工培训工作实行分类指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职业技能院校、再就业培训机构利用自身培训资源,开展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求职者的就业技能。政府相继调整、充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就业领导小组,将劳动保障、扶贫、移民等部门扩充进来,加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交由人社部门牵头组织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培训与就业更加紧密地结合,确保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贵港市还充分发挥三区两县市各类职业学校的作用,认真开展农民转岗培训,特别是新开工企业招收农民工岗前培训,做到学员人数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针对下岗职工的培训,坚持职业培训与促进再就业相衔接。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人,均超额完成了年度培训任务。
全市长期坚持为下岗职工“送观念、送技能、送服务、送岗位”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有关部门还举办大型民营企业用工招聘会,全力帮助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就业岗位。劳动、慈善协会等部门和团体多方筹集资金,资助了一批特困下岗失业职工子女上学;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就业政策,树立再就业先进典型。
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市已形成共同关心、支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工作的社会氛围。同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就业再就业培训及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
本版图片由记者谭晓军、蒙思婷、唐念、郭晓枫、谢海兵,通讯员张瑜文摄影
新闻推荐
贵港市招商引资超额完成全年任务项目呈现“大、优、精、快”特点
本报讯(记者安伏岭)今年截至月日,贵港市新签约项目个,合同投资额.亿元,全市完成内资.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完成外资4.亿美元,占年度任务的.%。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继续加强招商工作领导,推行“”...
平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平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