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地治理环境污染各有妙招“新神器”威力不小 废品也能变成宝
今报记者张文卉
看似小小蚕粪,大量堆积带来的是环境的污染;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带来的可能是绵延几百年的环境“祸害”;滥用农药,直接影响广大市民的餐桌食品安全。如何破解这些困境,在全区开展“美丽乡村、清洁田园”的活动中,各地纷纷出奇招,出现了不少治理的新神器。
蚕沙变废为宝
消除了污染增加了收入
近年来,借助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宜州市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种桑养蚕基地。养蚕带来了丰厚收入,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的矛盾。在宜州市刘三姐乡田底屯,村边的一条小河自上而下贯穿几个社区,然而由于养蚕户直接将蚕沙倒入河中,使水源、田园及生活环境受到污染,蚕病经常发生,容易感染农作物以及蚕叶和小蚕,带来损失不说,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据悉,刘三姐乡是宜州市种桑养蚕大乡,2014年桑园面积达2.4万亩,全乡年产蚕沙2.8万吨左右。2014年4月,在政府补助1.5万元的基础上,该乡田底屯与广西三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起了一个200平米的蚕沙池,由公司无偿提供核心菌种,对蚕沙进行除臭和无害化处理后,公司定期将蚕沙运到厂房制成有机肥。如此一来,就可彻底解决蚕沙污染问题。同时,公司按每立方米蚕沙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三堡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覃波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以这种方式在当地已建立起30多个蚕沙池,覆盖13个村屯。
链式管理 有偿回收农资包装废弃物
9月23日,在平南县武林镇农资废弃物回收点,该镇新联村五屯村民李建宏手拎6个空农药瓶到该店,顺手放进了店角落里的农资废弃包装物回收桶里,然后从店主那领到了3元的废弃物回收补助资金。
在该回收点,记者发现了一沓登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天回收的废旧瓶数量。店主陈信发介绍,目前为止经他的手回收的小瓶9000多个,大瓶1.3万多个,废弃袋5.3万多个,兑换金额7000元。
这是平南县“链式管理”的一个缩影。农户对农资废弃物进行清洗后,按照瓶、袋、针剂等类别分类收集。经销点张贴回收公告,公布回收价格,按“定点定人、按件计价、分期集中、统一处理”的模式进行回收。
据了解,平南县已经建立了武林镇、思界乡、平山镇3个农资废弃物回收试点乡镇。
统防统治 让农民种植更省心
眼下正值为水稻喷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间,然而,平南县武林镇的农民此时却清闲了起来,很少见到他们去稻田里干活。
不过,有这样一群人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着装统一,使用专业的设备,在稻田里给水稻喷药,看起来技术很娴熟。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些人是平南县保得丰植保农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共45人。
武林镇相关人员介绍,村民与农业公司签订了有偿服务合同,实行“统防统治”管理模式,当地村民生产所需农药全部由他们统一提供、统一施药、统一验收,每亩85元,达不到效果则退款。
自武林镇推广“统防统治”以来,村民们便将水稻、甘蔗、桑叶等防病治虫的活儿交给了专业的防治队伍,管理显得越来越轻松。
新闻推荐
今报藤县讯(记者周如雨)1月29日,平南县六陈镇周隆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小车在弯道处刹车,车辆失控撞向路边。然而,当司机爬到车外时发现,20米外还倒着两名死者及一辆电动...
平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平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