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变通之法”实为违法卫生部门称“要查处”

南国今报 2013-12-15 15:36 大字

记者翻看村医集中伪造的假处方。

贵港大新镇新农合管理部门要求村医开假处方和假票据,将未动用的“新农合”资金套取出来,作为村民下一年的“保费”,稳定“参保率”

眼看临近年底,贵港市一些村卫生室的医生都很忙,他们是忙着去给病人看病?答案不是。为了配合上级部门稳定“新农合”的“参保率”,他们忙着赶造假的处方单和假的报销票据,以此将村民未动用的“新农合”资金套取出来,作为下一年的“保费”。自治区卫生厅农卫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大新镇的“变通”之法是违法行为,将派人进行查处。

村医的困惑

卫生室平时很少开门

黎健(化名)是贵港市平南县大新镇的一名乡村医生,在村子里开有一间诊所,每个月的收入起伏不定,平均下来有3000元左右。他一直羡慕卫生院那些吃“公家饭”的医生,旱涝保收,没有太大的压力。

去年,受益于国家医改政策的实施,黎健所在县每个行政村都开始建设一所标准化的卫生室,需要补充大量村医。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他成功应聘成了一名村医,到镇上一个靠近公路的村卫生室上班。虽说不能跟医院正式的医生相比,但好歹也挤进了“体制”内,有各种私人诊所难以享受的政策。

今年6月1日,该县的“一村一室”全面铺开,卫生室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按照有关规定,黎健跟其他医生都需要轮流到村卫生室值班、接诊病人、上门进行公共卫生服务。

不过,他成为村医后,每个月除了有一天的固定时间给儿童接种疫苗外,村卫生室的大门其实很少开,“如果有上级来检查工作,才有人通知我们去卫生室坐诊。”黎健说,不光是他所在的卫生室这样做,其他村的也都一样。

那么,卫生室长年累月关着门,村民想去看病怎么办呢?

“有病人来看病一般也不开药给他们,推给私人诊所或卫生院。”黎健说,卫生室平时不常开门,加上一些村民对村医的医疗水平信不过,而且去卫生院看病报销比例高,因此没有多少人愿意来村卫生室看病。

黎健说,每个参加“新农合”的村民都有一本“新农合”医疗证,这个证本来是村民自己保管,现在却被上级要求统一交给村医保管。如果村民要去看病,还得去找村医拿证。在他看来,国家投入了不少资金建立了标准化卫生室,就是方便村民看病的,可他成为村医后几个月的经历证明“卫生室只是一个摆设”。

集体开会

造假行为可获提成

一切的疑问,在11月15日的一个会议上找到了答案。

黎健说,当天大新镇卫生院召集所有卫生室的村医开会,大新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管办”)的负责人在会上要求大家回去开假处方和假票据。每个村医按所管的人头算任务,完成之后,按10元/人的“提成”领取奖励。

黎健说,他此前就听说过在村卫生室当村医有“好处”。果不其然,今年招聘村医时,很多私人诊所的医生争得头破血流,还有不少人未能如愿。

于是,眼看离年底还剩一个半月,村医们就忙碌起来。卫生室的几名村医罕见地聚在一起,按照自己分管的人口进行任务分配。由于村卫生室覆盖范围内有1万多人口,黎健也分到了近2000人的指标,但他觉得良心难安,完成“任务”的进度缓慢。

黎健说,村医们按照手上的“新农合”医疗证伪造村民的看病记录、处方和报销票据,“除了名字是真的,其他东西全是假的”。

根据一名村医提供的一些处方单上的名字,记者拨打了数位村民的电话,对方都否认今年有去过村卫生室看病、拿药的经历。一名黎姓村民还表示,他知道村医用自己的名字“造假”后,还跟对方大吵了一场。

12月9日下午,在自己开的一大堆假处方面前,大新镇的村医邹康(化名)不得不承认了造假的事实。“大家都这么做,我有什么办法啊?”邹康有些无奈地说,这不是村医的本意,而是“上面的要求”,全镇的村医都不得不配合。

大新镇新农合管理办

套取是一种“变通”方法

邹康说,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每个参加“新农合”的村民一年可以报销两次门诊药费,共计80元。如果本年度内没有门诊药费报销,到年底这80元就会被“清零”。到下一年,村民仍然要按照规定的额度交钱,比如说2014年需要交70元。

“不少村民认为吃亏了,不愿意交钱。”邹康说,平南有不少村民外出打工,一年四季没多少时间在村里,即使他们从来不去看病拿药,但每年都要按规定交下一年度的“保费”,很多村民都觉得是一个负担,村医在动员大家继续参保时难度很大。因此,为了保证“参保率”不下降,他们就用这种办法进行资金“周转”,不用村民再交钱。

此外,合管办今年将参保人员信息录入的工作“压”给了村医,而一些村医不懂用电脑,合管办就向他们收1元/人的费用,“帮”他们录入信息。

村医的“苦衷”从何而来?他们所称“开假处方单为了保证参保率”的说法是否靠谱?记者来到设置在大新镇卫生院的合管办求证。

在合管办主任粟运的办公室,记者看到陆续有村医提着装在黑色塑料袋里的假处方单和假票据前来上交,在木制沙发上也堆着几摞厚厚的假处方单。

这些处方单到底有多大真实性呢?记者看到,多名村医上交的处方单基本都是“赶工”出来的,笔迹一样,病名基本为头晕、头痛、血压低等几类,每一张单子刚好凑够每次门诊能报销的上限额度40元。

村医所说“开假处方是上级授意的说法”是否真实?起初,粟运否认了这种说法,他称合管办只是要求村医按政策完成任务。不过,在随后的采访中,他表示上级对“参保率”的确有要求,让他们有不小的压力。粟运说,合管办跟每个村医都签订了协议和承诺书,确保报销环节的真实性,他并不认为这是套取新农合资金,而是一种“变通”方法,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参保率”,给村民带去实惠。

自治区卫生厅

将查处这种

“变通”行为

按照“新农合”报销流程的规定,参保的村民在村卫生室诊疗后,需提供处方单、费用票据,还有村民的签字、手印。对此,粟运表示,“手续清楚就给报了,每一单报销都符合规定”,但对于合管办是否进行过核实,他坦承“现在还没有时间去核查”。

对此,黎健认为,因为有造假的“传统”,村医上交的报销材料,大家都“心知肚明”,合管办根本不会去进行真伪的核实。相反,他们担心的是怎样凑够那些数目,并且看上去能尽量地显得逼真一些。

在平南县2014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单上,记者看到了如下信息:门诊统筹基金不属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资金,不得抵缴下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款,也不得现金返还,门诊统筹基金限当年度内使用,不结转下年。

按照上述说法,大新镇的“变通”之法明显违反了国家的政策规定。

12月10日上午,平南县卫生局3名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表示,大新镇的做法与相关政策背道而驰,这种“变通”方法是绝不允许的。此外,录入参保人员信息也是合管办的职责,不能推给村医,反过来收钱才“帮忙”。当天上午,卫生局已派出多个工作组到相关乡镇进行调查。

该局有关负责人说,平南有超过100万的农业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不过,他否认卫生局向乡镇下达参保率的考核任务,但有“指导性的进度表”。

对于“新农合”资金的监管,该负责人表示,每年年终,卫生局都会组织人员到各个乡镇逐一检查。不过,由于人口太多,也不可能核查到每一次报销的真伪,只能是抽查。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更依赖于乡镇合管办把关。

该负责人说,门诊报销为全县统筹,如果各个乡镇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通过各种“变通”之法来套取资金。那么,村民承担的资金部分没有实际注入,整个资金池迟早会被掏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整个“新农合”体系极易崩塌,最终吃亏的还是参保的村民。

颇有意思的是,在平南县卫生局对此事介入调查后,大新镇的“造假”仍在继续。黎健说,12月11日,合管办召集各村卫生室的负责人签订了一份“责任状”,要求村医“不要将假处方单的事说出去,不然明年就会被踢出村医队伍”。

12月13日上午,自治区卫生厅农卫处有关负责人认为,核查、监管涉及“新农合”报销手续和资金本身就是合管办的职责,大新镇的“变通”之法是违法行为,将派人进行查处。

今报记者赵劲松 魏碧锋 文/图

新闻推荐

女孩河边玩耍 不幸落水失踪

今报贵港讯(记者周如雨)9月20日,平南县浔江边一沙场附近发生一起溺水事故,几名小孩在河边玩耍期间,一名女孩不慎跌落河中,虽然玩伴们立即赶回家找人前来营救,但救援人员赶到时,...

平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平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