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标杆”是这样树立的 ——贵港市公安局港南分局桥圩派出所先进事迹掠影

广西日报 2017-07-12 08:05 大字

本报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梁 宇 黄海丽

“荣誉室里又多了一块含金量极高的牌匾。”7月6日,在贵港市公安局港南分局桥圩派出所荣誉室,所长杨志鹏指着刚从北京领回来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牌匾对记者说。

2013年被评为全区和谐警民关系示范单位、2014年度获全区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称号,2015年度获贵港市公务员集体三等功,全国妇女儿童维权岗先进单位称号……贵港市公安局局长朱永辉介绍,这仅是近年来该所获得的荣誉,1998年,时任所长罗棋权获得了全国、全区、全市五一劳动奖章,至今该所获得的荣誉已超过百项,被称为当地公安系统“一面不倒的旗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广西名镇桥圩是全国羽绒之乡,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372个自然屯,总人口12.14万人,加上四五万的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仅有10个民警、17个协警的桥圩派出所,却屡创佳绩。一项项荣誉的背后,不仅蕴含着该所民警默默无闻的辛勤付出,也昭示他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以及从严治警和规范化执法的精神。

A 敢为人先用活“天眼”

如今遍布贵港农村地区的“天眼”,在2014年,还是“少见的”高科技。当时桥圩派出所紧扣现代警务改革趋势,融入先进警务理念,敢为人先用活“天眼”——依托“天眼”率先在贵港建成综合指挥调度室,运用多种侦查手段和技能,快速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而成为广西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样板。

2016年6月27-28日,自治区公安厅在贵港召开全区公安机关派出所综合指挥调度室建设现场会,全面推广港南公安分局的成功经验,桥圩派出所成为现场会的示范参观点。

港南区公安局局长贾绍学介绍,桥圩人员流动频繁,社会治安较为复杂。2016年初,桥圩所坚持信息引领、科技支撑的警务创新思路,在26个行政村中安装“天眼”摄像头183个,并将各村“天眼”摄像头接入升级改造后的派出所综合指挥调度室平台,构建了一个扁平、高效、快捷、可视化的现代警务实战指挥体系,有效破解了警力不足条件下大幅提升核心战斗力的问题。

2016年7-9月间,该镇盗窃案频繁,社会舆情高涨。派出所通过走访调查,调取附近天眼监控录像,发现均为一伙人所为,很快锁定3名嫌犯,于当年10月12日成功告破。“如果没有这个平台,也许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或许根本破不了案。”杨志鹏说,综合指挥调度室彻底颠覆了沿用几十年的旧警务模式,破案神速,综合战斗力明显加强,群众满意度安全感不断提升。“今年以来80%的案件都通过此平台破案。”

港南区委书记杨亚俊表示,平安就是最大的民生。桥圩派出所的综合指挥调度室集指挥调度、接警出警、数据对比、合成研判于一体,精准预防、打击能力不断提升,打造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升级版”,为社会治安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港南区平安创建活动创造了可复制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B  从严治警铸就“盾牌”

桥圩所的从严治警从细微处着手。

荣誉室设在派出所的二楼,一走进去,两面墙壁上整齐列放着各种荣誉牌匾。2012年8月,杨志鹏调入桥圩所的第一件事,就是被老所长领到这里。看着这些金光闪闪的牌匾,他感到十分自豪,但更多的是压力。这些荣誉关系到每一个民警,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会让这些荣誉蒙羞。5年来,每当有新民警到来,杨志鹏都会第一时间将他们带到这里“享受自豪、感受压力”,让他们在心里牢固树立坚决维护“标杆所”荣誉的理念。

桥圩派出所把队伍管理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民警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纠正和解决民警中一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对民警中出现的不良思潮及时正确引导,切实解决他们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认识问题,做得较为突出的,就是将协警视同民警管理。

有个协警当班时穿拖鞋、不扣风纪扣、跷着二郎腿,群众来了也不理不睬,派出所领导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要他写一份深刻的检讨。“如果写检讨超过3次,就要被辞退。”还有个协警,几次着装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所里听群众议论后找他谈话,但这个协警始终认为他是正常的社交活动,劝说不听后,按照相关规定将他劝退。

桥圩镇离贵港市区不远,可以每天“走班”,但为了凝聚人心,派出所领导实行带头“驻所制”;跟踪管理民警的8小时之外活动,外出必须请假;为让民警安心,建食堂、球场,培养民警8小时之外的健康爱好,比如打球、上网学专业知识等。派出所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从严治警、制度管警,以制度规范人,不断强化纪律作风,完善队伍管理机制,以塑造队伍良好形象,打造“金色盾牌”的公安英模精神,确保桥圩所这面旗帜永立不倒。

桥圩镇委书记梁焕治对派出所的突出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派出所为桥圩镇创建全国独具特色的“温暖小镇”打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C  规范执法赢得民心

2016年11月24日寒风细雨中,群众将一名老人送到派出所,民警陈东宏赶紧给她披上警衣、买来快餐。她被6个儿子抛弃了。问清地址后,陈东宏开车将老人送回她在南兴村的家,到了村边车子进不去,陈东宏毫不犹豫,蹲下身背起老人就走,回到家后,对老人的晚辈进行了批评教育。之后,陈东宏不时去看望老人,还送她去医院看病,老人逢人就说:“认了个干孙子,比亲生儿子好百倍。”陈东宏的行为感化了老人的小儿子,当年12月26日他打来电话说:“你是一个好警察!你做的一切让我感到羞愧,我会说服大哥、大嫂和老婆,一定要善待母亲。”

2016年10月15日,桥圩所破获了一起群众反映强烈的系列盗窃案,没想到作案30多起的盗窃团伙竟是11个年龄在12-15岁之间的未成年人。派出所深入了解后得知,这些孩子缺乏父母关爱,派出所结合***,将他们纳入帮扶对象,并定时看望这些孩子,跟他们聊天、搞活动等,如今这些孩子都变好了。

桥圩所不仅规范接警、处警,出警及时,处警妥当,而且将规范化执法进行人性化的延伸,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如果是以前,将老人送回家、将孩子教育一番就完事了,但现在派出所还要去做一些善后,全力将事情做到圆满。

为规范化接警,桥圩所每年都要组织五六次的培训,学习《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等相关规定,要求受理和处置好每一起警情;办案程序公开化,要求民警在办案中必须配戴执法仪,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狠抓执法办案质量,认真对待每起案件,必须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严禁“冷、硬、横、推”,杜绝“吃、拿、卡、要”,用行动维护和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入警誓词。

桥圩所还擦亮“服务窗口”,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难题:与辖区下李村等3个村30多名贫困户列为精准结对帮扶对象,筹集资金30多万元,为扶贫村建设公共服务中心;走访调查,摸排无户口人员430多人,帮他们全部解决了户口问题;创建“三无”村(小区)9个,民警深入村屯和小区,为群众讲授“防盗、防抢、防骗、防事故”等常识,构筑安全防护线。

新闻推荐

推动贵港市农村金融改革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本报讯(记者张智荣)7月10日下午,市委书记、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新元到港北区调研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他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贵港市农村金...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