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哥哥的理想是为国家多找矿”——访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之弟黄大文

贵港日报 2017-07-06 10:55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日芳

7月3日上午,黄大年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宣讲。中央领导刘云山、刘延东、刘奇葆、赵乐际等同志亲切会见并慰问了黄大年家属和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为黄大年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和奖章。

这位从贵港走出的伟大科学家黄大年,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勇于探索,成就非凡,赤诚报国,感动神州,当之无愧,实至名归。记者采访了其弟弟黄大文。黄大文说:“1975年10月,大年哥成为广西第六地质队一名物探操作员时,报到的当天下午,与另三位同时进入该队的同事走出单位人事科时,举起手臂欢呼‘为国家多找矿\’。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在黄大文的追述中,记者看到了黄大年求索路上奋进的精神和朴实的理想。

1978年2月,黄大年前往长春地质学院深造前,他的技术主管、带班老师关瑞清写小诗相赠:黄金时代在青春,大好形势钻科文,年华切记要珍惜,学好本领为人民。感激中,他含泪答师:忆昔竹棚勤读书,今别重嘱莫虚度,此去长院钻科文,诲教常吟不辜负。

黄大年大一时成绩很不理想,但通过奋起直追,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在毕业纪念册上,他写“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与同学互勉。

1992年,黄大年被公派到英国攻读博士,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他刚去英国时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就拼,每天睡三至五个小时,人家问他不要命了?他说我首先得赶上别人,然后超过他们。

多年后,黄大年成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高科技敏感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4月得知国家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时决定回国。

诊所清理的药物堆满车库,车子扔在了停车场——2009年隆冬,黄大年抛却在英国功成名就的生活,辞职、卖房、劝妻放下手中的诊所,回归祖国,成为东北地区首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出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

“我回国,简单的根源就是情结问题,就是惦记着养育我成长的这片土地。我们国家从一个大国向一个强国迈进过程中,它需要很多很多像我这样的人回来参与建设。”回国后,黄大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很平静地说出这番话。 

由于黄大年在地球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国外有知名媒体如此评论:黄大年回国了,这足以让某国的航母演习舰队将后退100海里! 

回国后,黄大年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为了打破这种垄断,黄大年带领团队日夜奋战,7年间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围绕着科技兴国这根主轴,将一个又一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最前沿,让中国正式进入了“深地时代”。 

今年1月8日,劳累的黄大年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生前规划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已通过阶段论证即将启动。昔日与黄大年并肩奋战的同事,正在让“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从理论走向应用…… 

黄大文说,大年哥心中有英雄情结,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渴望为祖国多作贡献。他的偶像是“两弹元勋”邓稼先。他曾说看到邓稼先先生才知道什么叫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物探虽然很苦,但大年哥很爱这个行业,理想还是当初那句话,为国家多找矿。”

新闻推荐

新归村“土味”引游人 投资700多万建成特色旅游名村

本报贵港讯(记者/唐正芳通讯员/韦东保)参加青年联谊活动、跳竹竿舞、进农家品黄皮酒吃农家饭……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新归村让众多游客乐在其中。每年农历六月初二(阳历六月二十五)是该村传统节日——...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