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坑”里养鸡 “废地”变宝地

贵港日报 2020-07-15 10:33 大字

本报记者陈伟玲通讯员李观红杨海超

“种不了,可以养。”在桂平市江口镇莲塘村,“90后”女大学生陆兰娟连片租下群众废弃的河滩地,建设鸡舍,采用生态放养的模式,养殖肉鸡,从最初的几百羽,发展到如今,成为年出栏量超过百万羽的产业,还注册了“沙坑鸡”商标。

这一片河滩地,石头遍布、泥沙交杂、杂木杂草丛生,不利于农业耕种,被人们称为“沙坑”,是当地群众眼里没用的“废地”。但陆兰娟却在这片废地上创造出一个致富“宝库”。

“我们的鸡栏外就是树木、杂草,栏舍间隔几乎都超过50米。”陆兰娟告诉记者,栏舍间隔大有利于防疫。同时,开放式的鸡栏只是肉鸡晚上休息的地方,白天鸡群自由出入,通过觅食昆虫、嫩草、树叶、籽实和运动来补充微量元素、增强体质,提高鸡群免疫力。每出栏一批鸡,陆兰娟就会对相应栏舍进行休栏三个月的处理。待消毒工作完成,栏舍周边的杂草重新茂盛起来,才重新引进鸡苗。

陆兰娟在大学学的是兽医专业。她把专业理论知识用在实践中,科学喂养、科学防疫,养殖场在她的管理下不断壮大,从未发生过疫情,养出来的鸡品质高、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

“别小看这个‘沙坑’养殖场,常年带动就业超过20人,”莲塘村党支部书记马万军告诉记者,养殖场通过影响辐射以及“示范区+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带动150多户贫困户增收。2018年10月,这个养殖场被评为贵港市巾帼科技示范基地。

今年,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陆兰娟减少了养殖量,同时也利用这段养殖空闲期,改造栏舍,还建立孵化车间,进行产业升级。改建工程带来了20多个就业岗位。

新闻推荐

桂平清代书法艺术的高峰 玉林市博物馆藏赖鹤年书法作品赏鉴

清赖鹤年行书四屏清赖鹤年行书七言联赖鹤年,字耘芝,桂平城厢人,清光绪元年乙亥恩科举人,光绪十八年壬辰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