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赋予乡村新魅力 小记桂平市南木镇龙门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本报记者梁春梅通讯员张美华
“我捐1000元!”近日,桂平市南木镇龙门村乡村风貌提升村民代表大会上,五保户刘建海递上了1000元。“我捐300元!”另一位95岁的老大爷也向龙门村第一书记郑崇杰递上300元……这是龙门村为改变乡村落后面貌群策群力的动人一幕。
龙门村是“十三五”贫困村,2017年底摘帽后,村民的意识逐渐发生了变化——光摘帽不行,要有产业做长久支撑。2018年底,在驻村工作队的考察研究和分析论证后,该村通过“合作社+电商+农户”模式种植120亩百香果和200亩原种西山茶。经过近1年的发展,村里劳务收入达20万元,百香果第一个月收入3万多元,百香果预计年内收入50万元。西山茶也长势喜人,村集体经济3.8万元分红已到账。
产业的良性发展鼓了村民和村集体的钱袋子,也让村民有了新的心思——要丰富文体生活。9月30日,南木镇龙门村举行第一届乡村风情节,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脱贫攻坚文艺汇演、百香果采摘、乡土美食、手工炒茶和首届啤酒节等活动。“乡村风情节的举办不仅对乡土文化进行了挖掘,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还提升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郑崇杰说。
乡村风情节的成功举办让村民感受到了文体生活的乐趣,10月7日,该村举办了第一届敬老节,外出的乡贤回村捐款,对90名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慰问品和慰问金,营造了浓厚的养老、孝老、敬老的氛围。在敬老寿宴上,乡贤及村民纷纷解囊捐资,当天筹得2.4万元,用于明年开展敬老节活动。
龙门村的产业发展和文体活动吸引了外地的游客,如何向前来参观和游玩的人展示一个有底蕴、有精神内涵的龙门村成了龙门人思考的新议题。“要挖掘提炼龙门精神,还要大力改变乡村风貌。”郑崇杰在一次新时代讲习所宣讲完后提出了这个观点。“什么是龙门精神?”围绕这个问题,村民代表连续数个晚上集中讨论,最终敲定了“和谐、团结、精进”的龙门精神,推选17户精神文明户,并在第一届乡村风情节上对他们进行了颁奖。
“我们不仅要打造300亩四季果园休闲公园,还要利用村里的古树、土神庙文化,发展乡村旅游。”郑崇杰告诉记者,改变乡村风貌对于龙门村来说是个大工程。村里竹子横生,残破的泥房数量较多,清朝兴建的土神庙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有些破损。乡贤和村民纷纷慷慨解囊,为龙门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和土神庙改造项目捐赠了3万多元,计划把土神庙改造成廉政主题公园。9月22日,廉政主题公园项目动工,在家的村民主动加入到乡村风貌提升大军,年轻力壮的青年砍竹子,年纪大的村民帮忙搬抬,就连小学生放学后也帮着清理垃圾;割草机沿路清理杂草,钩机挥舞手臂残破的泥瓦房应声倒下。“目前,龙门村已初步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乘借乡村振兴东风,龙门村未来可期。”郑崇杰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黄钰雄杨海峰老师出作品集了!金秋十月,我得到了这样一个好消息。在此之前,我曾听他说过要出书一事,他还就著作...
桂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