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北区扶贫产业连接千万家“输血”变“造血”农民脱贫变老板
晨报记者 李家坤
白鸠村村民在自己的肉牛养殖场棚喂养幼牛。
广西富牛牧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韦泽阳说:“扶贫不等于施舍,扶贫不是日行一善:扶贫,要找准贫困根本,从源头上解决贫困才是正道。”他的一席话,正是近年来钦北区***工作的核心所在。钦北区也由此在全广西率先创造了“扶贫业园——产业——农户”的扶贫新模式。
扶贫产业让农户自己动手脱贫
怎样才能真的脱贫致富?钦北区摸出了一个新的扶贫模式,即“打造扶贫产业园,以产业为依托,通过产业来扶贫发,点对点,真正让农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
扶贫产业园坐落在钦北区大垌镇米家和那蒙镇朱砂、竹山3个连片国定贫困村。3个村共40个生产小组14024人,其中劳动力6830人。幅员面积12352亩,耕地面积7420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建档立卡贫困户421户2105人。引进扶贫龙头企业7家,其中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3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4家。实施项目有肉牛立体养殖、中草药种植、良种甘蔗种植和果蔬种植等。
日前,记者跟随扶贫产业园的核心企业,富牛牧业的工作人员来到了那蒙镇朱砂村委白鸠村。在一片宽阔的坡地上,我们见到了正在喂食牛犊的李尚斌。
李尚斌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一家一直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钦北区扶贫办的同志找到他,让他了解园区的龙头扶贫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价格收购合同,做到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保障服务,同时,扶贫龙头企业还根据农户需求聘请专家、安排技术员长期蹲点,深入农户,指导和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这让他对富牛牧业的肉牛养殖产生了兴趣;另外,富牛牧业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按照该公司提供的养殖方式,6-8个月为一个批次,每头牛能给农户带来2000-3000元净收入,此外,养殖肉牛可以连带种植牧草,牧草也可产生经济效益,每亩将创造产值4000-5000元∕年。良好的服务和高额的收益让他并坚定了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在和家人商议后,他购买了15头肉牛牛犊,并成立了一个叫做连心养牛的专业合作社。“输血”变“造血”,通过养殖肉牛成功脱贫,他的故事在当地成为了佳话。
经了解,2014年扶贫产业园发挥了大作用,辐射带动了钦北区20个贫困村1243户群众种植良种甘蔗2000亩、中草药300亩、蔬菜种植1350亩,肉牛养殖100户。2014年,全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036元,比钦北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了10.13个百分点。
金融担保金解决农户创业难题
钦北区扶贫办主任曾昆告诉记者,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一个难题,如今,在这个方面他们又有了创新,即“金融扶贫”。如,在肉牛养殖方面,钦北区扶贫办成功设立了钦北区肉牛养殖金融扶贫风险担保金。
“风险担保金由钦北区财政、钦北区扶贫办和企业三方各出资200万元组成。由钦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按1:5杠杆比例提供授信额度,对参与肉牛养殖扶贫开发项目的农户发放小额贷款提供担保资金,成功破解金融服务三农,金融扶贫等难题,同时也解决公司带动农户通过养牛创业就业难题。”曾昆主任说。
5月8日,钦北区首次举行了小额贷款提供担保资金发放仪式,李尚斌父子就位列其中。而记者后来才得知,李尚斌父子的15头牛崽子“本钱”可不小。一头牛犊近一万块,15头就价值15万左右。而钦北区设立的这个金融扶贫风险担保金却让李尚斌父子当了一回“土财主”。
钦北区扶贫办的同志黎培科告诉记者,这种模式还实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突破:——用“小钱”引“大钱”,放大金融扶贫投入规模,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和带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扶贫开发领域,有效地放大了扶贫资金使用规模,这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有效途径。其次,变“被动”为“主动”,激活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摒弃了过去直接给钱的扶贫做法,变“输血”为“造血”,以扶贫贷款的形式帮助贫困人口致富,贷款人成为还贷的直接负责人,树立了贫困人口的责任意识和市场意识,促成了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思维转变,激发其内在潜力。
新闻推荐
随着各地天气进入“烧烤”模式,高温补贴、劳动保护等企业福利也再度成为热议话题。7月19日,广西国税12366梳理了近期有关福利的税务热点问题,为您一一解答。疑问:张先生所在单位没有职工食堂,因此单位...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