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西> 广西新闻> 正文

龙莉娜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这一点毫无

南宁日报 2013-09-27 11:45 大字

龙莉娜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这一点毫无疑问。看这出大戏,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戏曲范畴中几乎全部的戏剧美——从锦绣华美的布景到轮流登场的帝王将相,从生旦净末行当齐全的角色到精致华丽文采飞扬的唱词,从身手矫健的武生翻腾起又高又飘的筋斗,到梁素梅、黄俊成两位名角令人叫绝的音色,无处不显示出这台粤剧大戏的豪华,堪称近年来广西戏剧舞台上的扛鼎之作。

无意于更多地分析作品的艺术成就,显然《冲冠一怒为红颜》在戏剧表现形式上已经做出了足够的努力,包括题材的选择、唱词的设计以及对舞台的包装,都十分用心且达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在这里,本文试图从作品的思想主题着手,着重探析一下这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当中所蕴涵的人文情怀。

《冲冠一怒为红颜》中最凸显的情怀,是戏剧人对传统的回归。

对于粤剧这类传统剧种,古装剧是最为观众熟知也最受欢迎的,至少在观感上,看现代人穿着时装咿咿呀呀地唱着文绉绉的唱词,总让人有严重的“穿越感”。选择吴三桂与陈圆圆这一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美人”的故事,这是该剧讨巧的一面。这个故事一方面满足了观众对“才子佳人”戏的欣赏习惯,另一方面也为戏剧唱词的创作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像“只愁燕未归,倚闾空凝伫,更恨难托鸿鳞”“琵琶总是凄凉调,似在月蟾冷如霜”这样精致优美的词句,可堪与京剧名段《贵妃醉酒》中的“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或者《霸王别姬》“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相媲美。

文学是一切戏剧的基础,《冲冠一怒为红颜》在文学性上的精益求精,彰显了传统戏曲诗意的古典美和韵律美。毋庸置疑,这是中国戏曲最重要的命脉,也是戏曲百年来盛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像有些新创的戏曲作品,创作者似乎对作品的文学属性缺乏基本的认识,更注重主题的正统与否,写出的唱词犹如押韵的大白话,寡淡如白开水,毫无吸引力,使作品的戏剧是魅力大打折扣。说到底,这与创作者的文化情结、传统情怀的缺失有着重要的关系。

而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对待民族和历史的情怀上,却有着失之偏颇的一面。

一个男人为了心爱的女人不顾一切,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是一个颇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如果仅仅把吴三桂与陈圆圆当作一般意义上的“英雄美人”的传奇,这一剧情的设置无疑是于情于理都可以说得通的。但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这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佳话”却只是吴三桂给自己“卖国求荣”行径找到的一件浪漫主义外衣,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滥俗借口,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红颜祸国”论调的低劣复制。

当然,创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众人皆知的史实在道义上的硬伤,在改编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为吴三桂的所作所为寻找人性上的立足点——“俯首称降归大顺,心中为有女红妆”,“为报父仇夺妻恨,无奈把清降”……然而无论如何左冲右突,始终回避不了民族大义的追问,使吴三桂这个人物形象让人无法同情,削弱了戏剧的感染力。

从戏剧合理性上考量,把复杂人性作为文艺作品核心动机是合理的,也是更具思考意义的。比如李安的电影《色·戒》,将大众正义、民族情怀置于个体的情感和欲望之后,引发了国人大规模的讨论和反省。但作为一个传统剧种,在创作上必须考虑到受众的需求。戏曲观众以传统观念深重的中老年群体为主,这个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是爱憎分明的,他们也并不指望在戏曲中受到教育或引致更复杂的人性探讨,只需要在不冒犯自己的价值体系前提下得到一种纯艺术的享受体验。探讨和思考,显然并不是戏曲作品的功能所在。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冲冠一怒为红颜》情怀上的硬伤是无法回避也不容忽视的。

新闻推荐

记者杨乐通讯员杨晓佼近年来随着广西龟鳖产业的

本报讯(记者杨乐 通讯员杨晓佼)近年来,随着广西龟鳖产业的迅猛发展,龟鳖养殖已逐步发展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名优水产养殖产业。现有的广西水产畜牧业协会龟鳖业分会普遍存在人员短缺、协调沟通能力不强...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