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回家路

广安日报 2019-01-29 03:26 大字

返乡人员在免费大巴上展示收到的大礼包。

□本报记者 王林 刘秦君 文/图

1月27日下午5时40分,由广州开往成都方向的D1853次“2019幸福列车‘脱贫扶智’四川专列”到达重庆西站,50余名广安籍农民工满面笑容地走下列车。站台上,广安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已在此迎接。“欢迎回家。”“你们辛苦了。”……句句话语,饱含党委政府对返乡农民工的问候和关怀。

50余名农民工走出重庆西站,坐上开往广安各区(市)县的大巴车。大巴车上,工作人员早已准备了包括牛奶、面包、雨伞、挂历、广安企业招聘信息等物品的“大礼包”。大巴车到达各个区县后,农民工居住地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又安排车辆把他们安全送到家门口。早上9时43分从广州出发,在12小时内,这50余名返乡农民工均安全到家。

温馨之旅

“这次回家过年真是一路感动”

D1853次列车从广州出发,行驶近8个小时后,到达重庆西站。随着列车到站广播响起,广安籍农民工贾学碧提着行李,早早地等候在列车门口,当车门开启,便第一个走下车。

贾学碧走出车门的那一刹那,在站台上等候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志文一行迎上前去,接过贾学碧手中的行李,与贾学碧握手,并守候在车门处与其他广安籍农民工一一握手。

“老乡,欢迎回家,这一年,你们辛苦了……”徐志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农民工送上暖心的问候。

“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我们这一路回来,感动不已。”贾学碧说,在外务工20多年了,第一次坐上返乡专列、第一次有家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到车站迎接、第一次感到如此温暖……

贾学碧家住邻水县城南镇红店村,目前在东莞市一家玩具厂上班。和很多南下务工人员一样,贾学碧也是年初离家、年末回家,每年在家待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

在外务工20多年,贾学碧最盼望的就是回家,然而,“最害怕的”也是回家。

“回家的车票不好买,特别是火车票实名制之前,在车站排队一两天才买得到回家的火车票。”贾学碧开玩笑说,“买得到票,车票就是回家的凭证;买不到票,车票就是回家的阻碍。”

不过,今年回家的过程,贾学碧没有遇到阻碍,回家的路十分顺畅。

1月初,贾学碧从工友处得知,可以乘坐27日从广州开往成都的“2019幸福列车‘脱贫扶智’四川专列”回家后,她第一时间联系红店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报了名。

几天后,贾学碧接到通知,车票已经买好了,她要做的就是提着行李准点到站乘车。

27日一大早,贾学碧从东莞乘车到广州火车站。取票进站后,就看到广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候车厅组织大家统一上车。

在广州火车站候车时,包括贾学碧在内的50余名农民工还领到了“大礼包”,礼包内有红色围巾、牛奶、面包、方便饭、方便面。(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回家的路,一程接着一程,每一程都充满温暖。在D1853次列车上坐了近8个小时后,从重庆西站出站,50余名农民工又踏上了开往广安各区县的免费大巴车。

同样,在大巴车上,市总工会也为返乡农民工准备了爱心大礼包,里面装有面包、牛奶、矿泉水、雨伞、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服务宣传手册等物品。

两辆大巴车分两条线,一辆开往武胜、岳池方向,一辆开往邻水、华蓥、广安区方向。

大巴车载着返乡农民工到达各区县后,农民工居住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组织车辆将他们送到家门口。截止当晚10时,50余名农民工全部安全到家。

归心似箭

“外面再好也没有家乡好”

踏上归途的50余名返乡农民工,对于春节后的去向,各有打算。有的人选择和往年一样,过完年再次踏上南下的列车;有的人决定留在家乡广安,创业或者就业。毕竟,家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从重庆西站出来,坐上回广安的大巴车,家住广安区龙台镇的周长柏有些晕车。不过,随后的一通电话,让周长柏的晕车状况得到缓解。电话那头,他的小儿子一个劲儿地问:“爸爸,你到哪儿了?等你回来吃夜饭哦。”

听着儿子的声音,周长柏脸上露出了笑容。一路上,周长柏反复地打开手机导航软件,查看自己与家的距离。当软件语音提示,距离目的地还有10公里时,周长柏打电话告诉儿子,可以把饭菜端上桌了。

大巴车上,坐在第一排的李华平不停地接电话,有父亲打来的、老婆打来的、儿子打来的、亲戚朋友打来的,离家越近,电话铃声响得越频繁。

在广安区井河镇木通村老家的父亲问李华平:“你还有好久能到家?晚上想吃啥菜?喝什么酒?”

在重庆上班的老婆关心李华平:“你到家没?安全到家后给我说一声。”

广安市区的朋友邀请李华平:“兄弟,今晚我们为你接风,想吃什么,我们安排起。”

李华平接了几个朋友的电话,他均表示,今晚要回家和父母团聚,家里的老人还等着一起吃晚饭呢,以后再聚,来日方长。

李华平说的“来日方长”,不是一句客套话,因为,他决定,今年回来过年后,就不再去广东了。

留在广安、去广东,两者之间,李华平仔细比较过。他在广东做酒类销售,回到广安也可以做销售,收入相差不大,最重要的是,留在广安可以照顾年迈的双亲。

“这几年,广安城乡面貌变化大,市场潜力大,就业创业的机会多,如果找不到销售工作,我就考虑创业。”李华平说,反正,他已经下定决心,再也不出去了。外面再好,也没有家乡好。

坐在李华平左边的杨小平,一路上仔细阅读市总工会赠送的“大礼包”中广安企业相关信息以及《广安市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三十条措施及工作方案》。

“这些信息,对我有用哦!”杨小平与李华平交流。

杨小平家住广安区龙台镇团结村,今年35岁,在广州一家制衣厂务工。“每月4000元左右的工资,除去生活开支,再向家里寄一部分,所剩无几。”杨小平说,在广州打工10多年,由于没技术,自己工资不高,这些年也没存到什么钱。

杨小平发现,市总工会提供的广安企业招聘信息中,前锋区有很多轻纺企业需要招聘大量工人,而且薪资待遇不比广州差。

“这样一比较,我肯定愿意留在家乡上班。”杨小平说,《广安市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三十条措施及工作方案》为农民工在广安就业创业提供了优惠政策,这让他更加坚定留在广安的决心。

新闻推荐

产业浇灌脱贫 幸福花开满农家 蓬南镇产业脱贫结硕果,带领农户走上致富路

2018年12月31日,一场精彩纷呈的斗羊大赛吸引了来自武胜、潼南、南充等周边养殖户参加。目前,斗羊比赛已成为蓬溪县蓬南镇对...

武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