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风寺的传说

广安日报 2018-04-08 01:07 大字

阆中天宫院内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的塑像。(资料图片)

□陈运祥

武胜县烈面镇古淳风寺,位于烈面镇小溪的南岸,紧傍嘉陵江,且与镇街隔溪对峙。

淳风寺是为供奉唐太史令李淳风(著名古星象、数学、气象、历算、风水阴阳大师)的神像而修建的。据传,李淳风晚年辞官归隐四川,游访山川,寻幽探胜,踏勘风水。游经武胜县烈面溪畔,登上小溪南岸峻峭山崖,李淳风发现崖上古木参天、竹林幽深、青石俊雅、云霞飞升、仙鹤栖息,环顾四周,则群山拱卫,隔了溪涧与镇街青堂瓦舍相望。登临此境,让人“眼界轩豁,气象爽丽”。更有嘉陵江绕如龙似凤,携了秦陇烟雨汉初波涛,从北面奔腾来仪,在东崖下回旋踟躇良久,才依依不舍地缓缓南逝。此乃风水宝地胜似仙境也!李淳风当即击掌称绝,流连数月不去。

每日,李淳风傍古树,歇竹林,赏鹤舞,饮山泉,听涛吟,临江风,观嘉陵。还设了占星台、风动标、六壬坛,测天象,定风级,潜心研究天文,传播风水文化。

李淳风的《乙巳占》是世界史上最早的气象专著,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他把风力定为八级,又把风向由原来的8个方位发展到24个方位。这种来自实践、符合科学的分类法,对世界气象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000年后,欧洲人蒲福才根据风对地面物体或海面的影响程度而对风力划分为13个等级。李淳风注解的《周髀算经》和《古算十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学教材。据此,明代杨维真指出:“古今知天文历数者,应首推李淳风。”

不久,李淳风邀来其师袁天罡,师徒二人同游于烈面溪之山水林泉间。

这天,二人闲来无事,于林荫大青石上,二人同向,分前后坐,坐后面者以手推抚前面那人的后背。二人一面推背,一面掐指推算古往今来之大事。两人分工,一人负责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来的大事),一人负责推后事(唐以后的天下大事),推一事画一幅秘象,写几句谶言偈语以记。

如此数日,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坐不住了,害怕天机泄露过多,即派陈抟老祖(据说为上界仙人所化)前来阻止。

陈抟老祖急急赶来烈面溪涧,一头大汗钻进崖上林荫,对着痴算的二人大喊:“你们两个测什么天下大事?且先算算我现在是进还是退?”说着跨开一步,眼盯二位名家,“怎么样?说啊!”

老祖是安了心的,人家说进他就退,人家说退他就进。一时难住的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当即飘然而去……

老祖哼哼,朝二人坐过的大青石拂袖一甩,只见那大青石块“呼”的一声飞落溪涧,跌在溪涧对岸的江边。

于是,便有李淳风和袁天罡留下的谶言偈语书卷,后被山人所得,读不懂,就让它流传于世。因最后一象有语云“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后人便名此书卷为《推背图》。《推背图》中前43象(共60象)均已被历史揭秘,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匪夷所思。未揭秘的17幅图,依然是玄机难测。明代金圣叹曾为《推背图》作注,并力求揭秘。

《推背图》流传至今,以其预言的准确而著称于世,使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

后来,烈面溪人为了纪念大师李淳风,便于李淳风仙居过的地方建了淳风寺,香火不断地供奉李淳风神像。

溪涧对岸观音阁下临近江边有块方形的大青石,孤立渡口,仿若天外飞来之石,千百年来屹立不动,被人叫做“推背石”,说是当年李、袁二人崖上林荫坐以推背、后被陈抟老祖甩袖扇飞下崖的石块。“推背石”又叫“推背时”或“封渡石”,江洪上涨淹至它的半腰时,嘉陵江上便封渡了。都说推渡船最划算,划来划去都挣钱,可水淹至推背石时,神灵暗示推船老板也该背时了,再不能推了——呵呵,人家李淳风都不“推”了,你还要“推”?也巧,后来的航管局就借这块著名的推背石,在其腰间以大红油漆横划了一条封渡线,赫然警示水涨至此即行封渡。

到了清雍正年间,合州府在淳风寺内建了“儒学正堂”(据学堂大殿脊梁文字原文),秉承李淳风的学术精神研习文理,教化乡民淳朴民风,以致声名远播。

从那以后,这里便办学不衰,一直办到今天的烈面镇小学、初中。但当地老百姓大多至今仍爱沿用旧称,笼统将这二校称其为淳风寺学堂。

淳风寺学堂,成了当地教化民风的精神堡垒和学识殿堂。至今,民间日常遇到事理纠缠不清、事物辨识不明,还有人习惯地说:走,我们去请淳风寺学堂的先生来讲!

新闻推荐

白云寺之秘

白云寺正殿。白云寺的螭吻。□武胜记者站姚毅赵倩本报记者胡佐斌文/图打开北斗卫星地图,查看武胜县烈面镇的白云村,便会发现,在该村内有两座寺庙:白云寺和百云寺。一村两寺,同音(“白”与“百”在四川...

武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