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本报记者杨雪莲
残疾预防知识、残疾人职业康复、残障者生活自理技能……今年5月21日是第27个全国助残日,广安市残联开展了主题为“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的宣传活动。
事实上,这种宣传活动只是广安市残联的一项极其普通但又十分重要的工作。
今年以来,广安市已投入6000万元,按照“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要求,着力实施脑瘫和听力残疾儿童救助、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家庭无障碍改造、适配辅助器具等民生工程,精准帮扶残疾家庭,积极带领残疾人脱贫奔小康。
康复训练点燃残障儿童希望
今年5月19日,家住广安城北的小晨在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成功走出了人生的第一个2米。
“小晨,加油!小晨,最棒!”当天下午3时,在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运动康复室,小晨正在接受免费康复训练,和着康复老师的鼓励声,她慢慢放开辅助工具,一步步地向前行走,让站在一旁的奶奶段志辉感动不已。
小晨今年5岁,因1岁多时不能站立,被检查出运动神经发育缓慢,无法正常行走。随后,父母带她四处求医,先后辗转成都、重庆、北京等地,4年时间花了20余万元治疗费,然而治疗效果不佳,康复进展缓慢。
眼看着小晨一天天长大,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可她却无法正常入学,家人倍感焦急。今年4月,段志辉带小晨来到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康复训练。
“没想到,才训练一个多月,我孙女就从不会行走,到现在自己可以独立走一段路了,康复中心点燃了我们一家人的希望。”段志辉说。
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成立于2013年,开设了培智、感统、针灸、理疗、早期干预等康复训练科目,成为广安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首选地。今年4月,广安市又投入40余万元,新设立了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训练基地,填补了广安市自闭症康复训练的空白。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康复训练机构3家,收治脑瘫康复训练患儿300余人、智障康复训练患儿110余人,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评估、训练建档率达100%。
量体裁衣精准帮扶残疾家庭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联,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脱贫过上好日子。”今年3月,广安区兴平镇龙孔村、丁坝村为贫困户发放了首次年度分红,共有贫困户29户116人拿到分红。残疾人朱思全就是其中之一。
朱思全曾是龙孔村6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7岁,一家5口人,他和老伴身体都有残疾,无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女儿女婿支持,生活极其困难。
去年,广安区残联将龙孔村纳入残疾人扶贫资金股权量化项目实施范围,经过走访,决定对朱思全一家进行“量体裁衣”式精准帮扶。“老两口年纪大了,又没有劳动能力,去年我们为他们分了广安新农鸭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3%的股权,年底朱思全就从合作社经济收入中分红660元。”广安区残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不仅如此,朱思全还被合作社吸纳为会员,负责合作社基地的夜间值守管理工作,每月有700元工资。去年底,朱思全家的收入从2015年的人均2460元增加到5200元,顺利实现脱贫。
朱思全是广安市实施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受益者之一。今年以来,广安市以残疾人同步脱贫奔小康为目标,全面深入推进残疾人“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按照“一人一策”开展精准帮扶,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脱贫增收。
“广安市目前有残疾人3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7%,全市贫困残疾人还有2.3万未脱贫,残疾人事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下一步,将继续从“两不愁、三保障”方面进行努力,实施兜底保障,减少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刚性支出,扎实开展好残疾人脱贫奔小康工作,确保在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
新闻推荐
教育系统广安义工看望慰问贫困学生。(资料图片)□李逢忠近年来,广安区先后出台《广安区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方案》《关于开展教育扶贫“一对一”帮扶活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大力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