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夜——本报记者康定地震震中现场直击

四川日报 2014-11-23 11:38 大字

□耿冉 本报记者 张守帅 陈建兵

11月22日22时,记者赶到位于康定地震震中的塔公乡。寒冬高原,夜色漆黑,寒气逼人,冷风阵阵打在脸上,人在户外站不了多久就不禁浑身打战。

甘孜州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设在塔公乡多拉嘎姆村祖庆小学。记者看到,学校操场上形成一个40余顶帐篷规模的安置营地,营地内闪烁着淡黄色的灯光。

记者走进一个大帐篷,看到里面的通铺上睡着大约三四十名学生,帐篷内的温度比外面明显高出很多。校长德吉拥忠说,因为学校每年都搞演练,学生在这次地震中有序撤离,无人遇难和重伤,“过了这一夜,一切都会好起来”。

学校储备了32顶帐篷,不过相比2000人的安置规模远远不够。幸好甘孜州紧急调拨的300顶帐篷和3000床棉被在傍晚及时抵达,救援队伍趁着夜色热火朝天地搭起帐篷。

为及时救援和帮助震中群众温暖过夜,甘孜州的应急响应自地震发生后已立即启动。

22日16时55分,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震中位于有“小拉萨”之称的塔公乡。17时许,记者联系康定县新都桥镇和塔公乡政府值班人员询问灾情,得到的答复是:“所有工作人员已经全部下村去了解灾情,听说有房子发生裂缝。”

记者在新都桥镇看到,居民多吉拉姆家的小卖部房屋出现很多裂缝,外墙明显有泥土掉落。

震中灾情如何?灾区群众需要哪些援助?从甘孜州到康定县,从军分区到消防支队,吹响了驰援震中的集结号。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紧急召开会议,部署救灾工作,随后马不停蹄赶赴塔公乡。途中,他再次强调:“医院要无条件全力救治伤者。”

康定县成立若干小分队赶赴各乡镇查灾核灾,组织公安、消防人员赶赴震中救援。甘孜州军分区第一时间派出30人的民兵先遣队。玉树地震时,甘孜民兵因懂得藏语成为一支救援“奇兵”,这次他们的反应速度更快。

夜幕正在拉开,高寒草原上的气温不断下降,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夜,成为大家共同牵挂的大事。当地应急储备的各种救灾物资被紧急调运装车,与救援队伍一道向震中疾驰。

在赶往塔公乡的路上,记者看到,夜色中,沿途群众正在往自家院坝里搬运物资,有些在搭帐篷,有些在燃篝火,秩序井然。距离塔公乡江巴村1公里处,发生了山体滑坡,但没有对通行造成太大影响。记者赶到祖庆小学时看到,教学楼主体结构受损,部分围墙倒塌。

据德吉拥忠介绍,由于学校食堂食物储备充足,2000余师生都吃上了晚饭。伙食与平常无异,一荤一素:青菜炒肉丝和炝炒茄子。

学校在操场上搭起帐篷,按班级次序安置学生。学生们把被褥从寝室抱出来,认真铺好,现场组织有序,没有因为地震而导致慌乱。祖庆小学偌大的操场也成为物资中转站,紧急调拨的物资在这里被迅速分配到塔公片区的4个村,以保证灾区群众有吃有穿,度过震后的第一个夜晚。

安置点起初还缺电。到21时,随着一辆200千瓦的发电车和10台应急发电机投入使用,灯光在操场上亮起。记者也在公用的临时充电点给手机充了电。

截至23日凌晨1时记者发稿时,又有两车食物和水被运送进来。

安置帐篷里,学生已经安然入眠。指挥部里,救灾工作还在继续。

新闻推荐

“有党员干部在身边,我们安心放心”

党员干部站在抗震救灾最前列,成为藏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耿冉本报记者陈建兵钟振宇11月26日下午4时许,一个悲痛的消息从康定地震灾区传来。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袁雅逊在参与抗震救灾、联...

康定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定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