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有党员干部在身边,我们安心放心”

四川日报 2014-11-27 11:34 大字

党员干部站在抗震救灾最前列,成为藏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

□耿冉 本报记者 陈建兵 钟振宇

11月26日下午4时许,一个悲痛的消息从康定地震灾区传来。

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袁雅逊在参与抗震救灾、联系建设希望学校的路途中,由于道路暗冰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这位年仅33岁的年轻党员告别了养育他的康巴大地,离开了他牵挂的灾区藏族孩童。

抗震救灾最前列,站着像袁雅逊这样的一大批党员干部,他们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哪里最危险、最需要,就奋不顾身地冲向哪里,成为藏区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

受灾百姓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他们的身旁

26日上午,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康定县塔公乡江巴村“党员突击队”搭建的帐篷上空,胸前佩戴着党徽的江巴村党支部书记呷让甲带领两名牧民党员,为村民解决救灾物资供应等问题。

这是地震震中成立的第一支牧民党员突击队,由当地25名牧区党员组成。在自家财产受损,帐篷没有着落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转运伤员、安抚群众、搬运物资。“我们是党员,关键时刻就要冲锋在前!”呷让甲说。

地震发生时,正值甘孜“建州节”假期,广大党员干部立即吹响抗震救灾“集结号”。他们有的放弃亲人婚庆之喜、有的告别久别重逢的亲友、有的租车迅速返岗,全部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震后不到两个小时,全州各级党组织就组建党员突击队近400支,56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灾区一线开展查灾核灾、运送物资、转移群众、交通保畅、治安防控等工作。

在康定县金汤乡,党员干部益西翁姆在地震发生后,立即赶回乡上,途经交通中断的巴郎口时,冒着飞石危险,步行3公里赶到帮扶的先锋村抢险救灾。

在塔公乡一处安置点,一位女干部指挥运送棉帐篷的车辆卸货。她是康定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秀珍,震后她在第一时间赶往震中,连续39小时高强度工作。她说:“受灾老百姓正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在他们的身旁。” (下转08版)

新闻推荐

第19届四川新春购物节开幕

20万种商品任你选本报讯(唐年丽记者曾小清)2月1日,第19届中国(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开幕。47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余家企业参展,集结了全球20万种商品。本届活动参展的进口商品企业...

康定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定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