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堡百年嬗变 写在“拉库起义”100年之际
□文/图本报记者 杨发超伍忠明窝堡百年嬗变写在“拉库起义”100年之际
拉库起义
1914年,位于冕宁县西北角雅砻江水流三曲北端的窝堡(今窝堡乡)爆发了震动大小凉山的奴隶起义。是年为甲寅虎年,彝语谓虎年为“拉库”,故称“拉库起义”,也称之为“拉库改汉”。
当时,窝堡还保持着奴隶制度。奴隶主除利用传统方式对所属奴隶压迫剥削外,还采用残忍的手段奴役折磨奴隶。有的奴隶被当成牲畜一样祭祀;有的奴隶被绳索穿鼻,供奴隶主儿子玩耍;有的奴隶被以“偷盗”为名在油锅中“检验”清白而致残。
窝堡地区当时是藏、彝、汉三种民族的杂居区,藏、汉族为封建制。面对奴隶主的种种暴行,被压迫的彝族群众渴望获得人身自由,渴望砸碎束缚自身的奴隶锁链“改汉”。
1913年12月15日,达久布楚、马日什曲、曲木卡尔、曲木阿说等人秘密串联,吃血酒、钻牛皮,对天盟誓,准备发动起义,推翻奴隶主统治。起义得到窝堡一带汉族、藏族群众的支持。同时,他们还串联了冶勒、大桥的彝族群众,并派人到冕宁县衙门告状,求得官府支持。
1914年2月,100多名起义群众携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在俄佐巴甫(清代“西番”伍氏百户驻地,今称作“白湖”,为窝堡乡政府驻地)集会,举行武装起义。部分奴隶主被杀,余者逃窜。
胜利的起义群众与藏、汉两族人民,宰杀牲畜,共同欢庆翻身解放。起义群众将外逃奴隶主的土地和财产没收分配,许多人打高灶,供奉天地神祖,改穿汉服,开始过上自耕自足的生活。
起义成功后,大桥、拖乌、三垭、弯坝(今九龙县)及越嶲县等地纷纷响应,为扩大力量,并得到汉族封建官僚支持,起义者派代表携银赴越嶲前五营汉军处,向统领张英求援。当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康区“改土归流”高潮之后,张英受银后表示支持。
张英随即派营官费建侯前往冕宁进驻凹古脚(今冕宁县回龙乡),二营中哨哨官李树繁驻军大桥,配合起义。
外逃奴隶主不甘心失败,互相纠集,一方面联络凉山地区的家族和其亲戚家支势力,组织武装力量对起义群众进行反扑;一方面凑集银两贿赂封建官僚,图谋其支持。
冕宁北部拖乌、冶勒、结尾等地上千名起义群众将当地奴隶主围困在大盐井的勒帕沟(今彝海乡勒帕村)。奴隶主们遂推举代表携银3000两,连夜翻阳落雪山到越嶲汉军前五营向张英行贿。
张英受贿后一改支持起义者的态度,一面令李树繁停止支持起义,一面派参谋易涛、周继涵和副官陶仙桥等赴大桥,调停和解,迫使起义队伍撤离解散。结尾村的奴隶主趁机反扑,起义首领贾玉三被杀,起义队伍终因力量悬殊战败。其余奴隶主亦纷纷反扑,致使冕宁北路一带重受奴隶主统治。
1915年6月,外逃的窝堡奴隶主纠集武装力量,卷土重来。首次进攻被起义群众击溃。10月,奴隶主改变战术,将武装力量埋伏山上,由当地奴隶主之子趁夜打死两名起义群众。正当起义群众聚集为死者哀悼之时,奴隶主武装包围起义群众。激战一昼夜,起义群众撤至雅砻江西岸,与奴隶主武装隔江对峙斗争了三个月,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场影响大小凉山的“拉库起义”,历经一年半,终因奴隶主和封建官僚的狼狈勾结,折戟沉沙,宣告失败。
【整理自冕宁县史志办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冕宁历史(第一卷)》】
(下转A11版)
新闻推荐
□侠客文/图对于伍须海这个地方,我早就听说了,从驴友们的游记中领略了其梦幻般的景色。一直梦想着有机会来个亲密接触,到那里仔细看一看到底是不是那么美。“五一”小长假,我终于圆了这个梦。才开通...
九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