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放歌雪域高原的“百灵鸟”——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甘孜州歌舞团声乐队队长格桑志玛

四川工人日报 2017-05-16 07:07 大字

人物名片

格桑志玛,甘孜州歌舞团声乐队队长,著名藏族歌唱家,2001年获第十一届孔雀奖少数民族声乐大赛民族唱法演唱奖;2004年赴韩国参加世界文化开发大会获“世界和平”奖;2015年获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第十二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奖;201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4月29日,当记者在成都见到格桑志玛时,她刚从北京领奖回来不久。高挑的身材、美丽的大眼睛,尽管连日忙碌,脸上带着些许倦意,她却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坐姿。

“这个宾馆旁边就是四川省广电局,也是我经常来录音的地方。”沐浴着窗外透来的温暖阳光,格桑志玛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从前。

1968年夏,格桑花开的季节,甘孜州巴塘县北区南翁村,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格桑志玛发出了她来到世间的第一个音符。牛群、草原、阳光、醉人的巴塘弦子,成了小志玛最亲密的童年伙伴。而电影《少林寺》、《小花》中优美的主题曲,让她迷上了唱歌。“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说着说着,格桑志玛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到山上放牛,牛儿吃草,小志玛则无师自通地唱歌跳舞,自娱自乐。回到家写作业,小志玛也总是曲不离口。街坊邻里都知道这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每每要求她来一曲的时候,小志玛都毫不胆怯,落落大方地边唱边跳。

“甘孜州歌舞团来巴塘招生了!”1984年春,在父母支持下,16岁的格桑志玛顺利考上了歌舞团,并先后进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和四川舞蹈学校歌剧科学习歌舞。

毕业后,格桑志玛回到甘孜州歌舞团,把歌声献给雪域高原的父老乡亲。“那时路况不好,远点的地方光路上就要走两三天。”颠簸、尘土飞扬不说,遇上道路塌方或车辆出问题,格桑志玛和同事们就要下车步行。到了牧场,迎接大家的是高原猛烈的阳光和漫天风沙,唱上一天,脸上的油彩都晒成了壳。虽然有时观众比演员还少,但她却依然十分开心。

从艺30余年来,格桑志玛不仅跑遍了甘孜的村村寨寨,还录制了不少磁带、专辑。天籁般的美妙歌声,让她深受各族群众喜爱,被誉为“雪域高原百灵鸟”。

一次到稻城偏远农区演出,听说往常出现在电视里的“百灵鸟”来了,不少群众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轮流向格桑志玛献哈达。更让她难忘的是,一位70多岁的非遗传承人紧紧拉住她的手,激动地贴在额上说,“没想到你会来。”

对听众,格桑志玛倾尽全力;对家庭,她却留下许多遗憾。由于丈夫在另一个县上班,无法照顾家庭。作为台柱子的格桑志玛经常背着孩子上班,实在忙不过来,就请同学帮忙带孩子,格桑志玛的儿子至今仍叫他们“爸爸妈妈”。

除演出外,格桑志玛还要教授学生。作为严师的她不仅手把手示范形体,还边弹奏边讲课,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艺术经验传授给学生。对如今文艺界存在的假唱现象,格桑志玛十分痛恨。她认为,唱歌也是一种劳动,要诚实,否则就是对艺术的亵渎。“现在有的年轻演员半路出家,却很浮躁。靠假唱欺骗百姓,是缺乏艺术职业道德的行为。”呼吁相关部门及时整治这种乱像,让群众能够欣赏到真正的艺术。

而谈及此次获奖,格桑志玛仍激动不已,“幸运!我是藏区唯一一个女性获奖者,当时穿着民族服装走进会场,真的很自豪。”她说比她好的艺术家比比皆是,至今都默默无闻。今后将更加珍惜荣誉,将更多更好的歌声献给听众。

本报记者 王旭/文图据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川藏联网工程首次“大体检” 8月23日,电力工人在甘孜州巴塘县竹巴龙乡检修川藏联网工程。 曹志刚 摄 烈日当空换“绿瓶”金沙江上走银线

本报讯(王鑫记者李欣忆)投运两年后,川藏联网工程8月21日下午3时接受调度命令转入检修状态,开始首次大型“体检”。8月23日,国网四川省电力送变电公司集合了20余人的突击小组,展开了钢化玻璃绝缘子更换...

巴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巴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