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弦子舞】巴塘弦子:一曲难忘《安塔拉伊》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9-09 00:00 大字

□罗凌  

非遗档案  

遗产类别:民间舞蹈

遗产项目:弦子舞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 地:四川巴塘县

地处川滇藏结合部的甘孜州巴塘县素有“高原江南”的美称。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巴塘弦子舞,是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巴塘弦子舞以琴手为核心,整个舞蹈的节奏由琴手掌握,所谓“三步一撩、一步一靠”,男子含胸、颤膝及长袖的绕、托、撩、盖等连贯动作粗犷俊美,女子的长袖舞翩然欲飞,而又舒展飘逸。2000年5月,国家文化部将巴塘县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弦子)之乡”。 2006年5月20日,巴塘弦子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巴塘弦子舞

巴塘弦子是集词、琴、歌、舞于一体的统合性民间舞蹈,早在2000年就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琴是巴塘人自制的藏二胡,舞讲究轻盈婉约流畅,歌从词来,每句以六字或八字为主。巴塘弦子舞是巴塘人民的智慧结晶,广为流传的《洗衣歌》《巴塘北京紧相连》《毛主席的光辉》等都是巴塘弦子改编的。

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巴塘弦子唱词超过千首,曲调繁多。除已流传并发掘的外,散落在民间的不知还有多少,其中情歌、悲歌、诤言、教诲、悦意、逍遥、慰藉、感恩、缘注、迎宾、抗婚、失望等歌曲,种类繁多,不一而足。随便拿一首出来都会让人回味无穷,譬如:磐石也会风化/日月也有亏蚀/顺境不可一世/逆境遭人唾骂……等等。在烟海般的巴塘弦子里,如果要问我最喜欢哪一首,则非《安塔拉伊》莫属。

“安塔拉伊”的意思类似于传统民歌中的“呼尔嗨呀”“啊哩哩”等,起着增强感情色彩的修饰作用,并无特别意义,它既在歌曲中出现,也作歌名用。在历代的心传口授里,它的格式是六字式,每段四句,歌词有很多,最常见的一首是:

河水源头相同,

分别流向各地。

安塔拉伊,安塔拉伊,

为在大海相聚,

我们用心祈祷。

“安塔拉伊”四字叠进,一咏三叹,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却又充满希望,没有缠绵悱恻的滥俗。作为一首骊歌,它有伤怀之思,但并不伤到哀恸,反而有励志的意义。作为通常的告别曲,它在弦子舞会中地位特殊。

我之所以非常喜欢《安塔拉伊》,是因为它的旋律里有一种珍贵的特质。长久以来,说到少数民族便是能歌善舞骁勇豪迈,这样的定义当然有它的道理。广阔的川西高原上的藏族同胞乐观开朗,他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粗犷多于细腻;他(她)们能歌善舞,在大地的舞台上挪腾踢踏,脚下尘土飞扬,像“雄鹰在蓝天上翱翔”。

但在他们的粗犷豪迈中也不无忧伤,快乐和忧伤同属于七情六欲,它们既体现在藏族同胞的歌舞中,也渗入了其心灵深处,他(她)们内心也有柔软和不可触摸的一隅。或者说他(她)们偏于豪放,但也不废婉约。这就像吴侬软语的越剧里也有徐玉兰的铿锵之音一样,周恩来总理就曾激赏道:“谁说越剧都是软绵绵的?徐玉兰的《哭祖庙》就很高亢壮烈嘛!”

骊歌安塔拉伊

巴塘弦子舞体现的是一种集体的力量。歌舞中的胡琴手起着领舞的作用,他们一边拉胡琴一边跳舞,舞蹈激情奔放,点、踢、滑、颤从他们跳动的脚上荡漾开去;后面的舞者则唱和歌舞,此起彼伏,跳出一个圆圈来,圆圈越跳越大,场面宏丽壮观。此时,弦歌嘹亮,萦绕天际,这些歌曲可以是悠扬的《阿几冲》,欢快的《拉达嘎布》及诙谐的《扎西龙比普拉》……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此情此景让人沉醉。

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高潮迭起后情绪回落,《安塔拉伊》便成了压轴的重头戏,这最后一曲歌尽舞罢,歌舞者们便齐声高呼:“谐亚!(即跳得尽兴)” 离别宛若繁华骤落,滋生出或浓或淡的愁绪,又要等到下一次才能相聚了。作为载满忧伤的信使,值得一提的是《安塔拉伊》歌曲中那种莫名的忧伤,无可奈何中却包含着藏族同胞那种达观开朗,这不是那种“载不动,许多愁”的矫情所能比拟的。

不同于藏区其他地方歌舞,行云流水般的巴塘弦子柔中带刚,欢快中又不失雅致。作为谢幕之舞,《安塔拉伊》的跳法和其他弦子不同,它的舞步中蕴含着古风古礼:先向前慢行三步,脚尖点踢,然后缓缓回头,两手从胸前展开,躬身叩首,忽又转身双手叉腰,顿身再拜,如此往复,似阳关三叠,浓情厚意。充满了分别时的祝福与不舍,却又有所克制。即使你听不懂也不会跳,只要用心去体会就会受到感染,感受到藏族同胞的豪迈旷达和淳朴深沉。

《安塔拉伊》像飘忽的云彩,把离别之情拉扯得无限绵长后,在急切处戛然而止,就像他(她)们在大自然面前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一样,自然安详中透露出勇敢坚韧,比如玉树地震灾区的人们在面对灾难时,虽然悲恸却是无言,每当清亮的女声或浑厚的男声唱起“安塔拉伊呀——”我总会不经意想起两句:“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一曲难忘

《安塔拉伊》究竟始唱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它渗入了巴塘弦子独有的幽婉,让人一曲难忘,初听会让人心酸欲哭,再听则会让人滋生出悲悯和抗争的力量。《安塔拉伊》还有两个传说。相传,雄狮格萨尔王征战北方魔国,降妖伏魔后,随行的王妃梅萨不想回岭国,便与魔女阿达拉姆暗中在格萨尔的酒里下了迷魂药,使格萨尔忘记了回国的事,王妃森姜珠牡久不见大王归来,就派仙鹤带去了一首《安塔拉伊》:

白色绵羊的故乡

在牧人的栅栏旁

吃完青草回圈房

不会永远留在草原上

安塔拉伊哦,安塔拉伊

我是岭国的寄魂鸟

王妃遣我飞北方

岭国百姓遭灾难

大王要快快回故乡

安塔拉伊哦,安塔拉伊……

格萨尔被这忧伤的呼唤触动,清醒过来,几经周折回到了故土。格萨尔王的传说在县城北面的措拉(即原义敦县)一带流传深广,据说一块石头上还有格萨尔王的脚印,或许珠牡王妃的歌儿和巴塘弦子《安塔拉伊》也有某种联系吧,谁知道这其中沉淀了多少历史。

还有一个传说,旧时巴塘的一个部落世代经营盐茶,他们每年都要沿着茶马古道去进行边贸,部族中有个小伙子的情人是一穷苦人家的女儿,每当小伙子离开故土远行时,姑娘都要坐在山坡上唱《安塔拉伊》 。在漫长的边贸之旅中,小伙子最后病死在路上,再也没有回来。于是,痴心的姑娘总忘不了唱《安塔拉伊》。这个故事为《安塔拉伊》凭添了几丝惆怅。

以《安塔拉伊》为代表的巴塘弦子除了可用藏二胡表现外,它还被其他不少乐器演奏过,它也可用琵琶、古筝一类的乐器来表演弹奏,有着一样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乐感,《安塔拉伊》经过琵琶的润泽后变得愈加丝丝入扣,晓风残月和鞭影马蹄相结合,每一声弹拨都敲击着人们的心扉,听之忘俗。但无论怎样变化,《安塔拉伊》表现出了一个豪迈民族不轻易流露的忧伤,就像沉默的人也会开口说话一样,但这种些微的忧伤并不是悲伤,就像他(她)们的乐观天性一样:

欢聚的时候,我们多么高兴。

告别的时刻,我们不悲伤。

安塔拉伊,安塔拉伊,

告别的时刻,我们不悲伤。

巴塘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弦子是巴塘人身上一块斑斓的胎记,他(她)们肩负着它,如影随形。在层出不穷的弦歌中,智慧的巴塘人用声音和胡琴标注了这里的秀美山川,它们交集着种种悲欢离合,铸就了另一种风雅颂的文化内涵,咏唱出对生活的自信和坚强。哦,一曲难忘的《安塔拉伊》!

新闻推荐

甘孜州首座自主新能源光伏电站开工建设

本报讯(秘书四科)月日,正斗光伏电站2期MW(兆瓦)项目在乡城县正斗乡正式奠基开工。这是甘孜州首个自主开发新能源光伏电站,也是甘孜州康南地区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德明、州政府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