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结对共建 我们在路上

今日崇州 2015-08-21 15:31 大字

敬献哈达走访慰问贫困党员泽刀((左左))6月5日,我们公议乡12名乡干部在乡党委书记张永志的带领下,带着公议乡全体党员群众的深情厚谊,启程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安孜乡开展结对共建工作。

红色遗迹前

生动的党课

从公议乡到安孜乡,沿途要过雪山,越过大河,走过安顺场、泸定、甘孜、道孚、炉霍等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这些红色足迹,默默向我们讲述红军长征的各种艰苦和努力付出,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此行到藏区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汉藏友谊,增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和责任。大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干劲也更足了。

访安孜乡

结下深情厚谊

经过几天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白玉县安孜乡。

安孜乡政府驻地只是一个有几十户人的居民点,乡政府办公楼就坐落在其中。刚一下车,安孜乡党委书记泽仁巴登就带着乡干部们热情地为我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在充满藏族特色的客厅里,安孜乡的主人们为我们满满地斟上他们亲自打的酥油茶、端出他们亲手做的风干牛肉、手抓牛肉和糌粑,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藏族人招待贵宾的人参果(一种高原地区的特产)。大家全然不顾对藏餐的不习惯和路途颠簸引起的食欲不振,大口喝大口咽,只想把藏区同志们的深情厚谊装进心里!

在热烈的气氛中,大家不忘抓紧时间了解情况。安孜乡平均海拔4500多米,幅员广阔,人口稀少,5个行政村中3个是贫困村,全乡2700多人中就有孤残、五保、低保、贫困人口近800人,民政压力很大。由于属于纯牧区,游牧或半游牧的群众很多,而且游牧转场频繁,大大增加了走访联系的困难,有时为了上门联系几户牧民,乡干部要花上几天的功夫,走数百公里的路。

结对共建

深入实地调查

为了深入实地了解藏区党员群众的生活现状和实际情况,在白玉县副县长廖强、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阎劲、泽仁巴登的指引下,张永志代表公议乡党委、政府看望了安孜乡部分贫困党员干部和困难群众代表,向他们带去问候与祝福。并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向少数民族党员同志请教在藏区开展工作的经验,通过与困难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境况和困难,为下一步对口支援工作提供参考。

在退休乡党委书记四郎罗布家,张永志了解到他因为家庭贫困,三个儿子只有一个成家时,动情地说:“一个乡党委书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辛勤工作了几十年,依然两袖清风,安守清贫,这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啊!”

张永志还带领我们看望了昌戈村贫困党员泽刀、切绒,门马一村支部书记阿岗、贫困女党员益西拉姆,门马二村村委委员泽望、贫困户加洛,向他们转达公议乡党员干部的敬意和问候。

随后,廖强主持了安孜、公议两个结对乡的干部座谈会。安孜乡的同志详细介绍该乡的各项情况,双方进一步交流了在藏区开展维稳、民生、发展的工作经验。张永志表示,回去后,将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对口支援方案,尽全力开展支援工作。

几天之后,我们结束了这一阶段的结对援建工作,离开了安孜乡。但是,安孜乡群众的憨厚朴实,党员干部的艰苦朴素,以及他们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渴望,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脑海。这既是对我们的期望,更是对我们的鞭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藏区的和谐繁荣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郑文颖)

新闻推荐

“做了两次手术 写不动了 我就送点资料给你们吧!”

3月28日,“我与《成都日报》的故事”征文活动刚出一周,83岁的王大炜大爷来到了报社。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两个口袋。“《金色岁月》在哪个办公室呢?”王大炜大爷刚好问到了正在处理稿件的我。“我...

白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