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省委党校教授李景铭“富民兴陇”一席谈 加强民族宗教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甘肃日报 2013-01-08 08:44 大字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正处在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精神文化需求、价值观念塑造等均处于变动过程,社会冲突和矛盾凸显,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作为社会总问题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更加复杂和敏感。如何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积极主动地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需要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需要不断完善民族宗教政策,这是党和政府长期面临的重大工作任务和社会政治责任。

一、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核心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有一亿之多,绝对人口规模很大且还将增加,相对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民族地区面积广大,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高达64%,是全局性战略性的国家生态屏障;民族地理分布边疆性特点突出,全国2.2万公里陆地边境中有1.9万公里处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跨界民族居多。但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较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边疆和稳固国防的任务十分艰巨,也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全社会范围内人口迁徙流动更加频繁,少数民族人口相对于传统聚居地的离散度迅速提高,民族人口地理分布进一步呈现散居、杂居格局,民族工作已延伸到全国城乡各地。

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核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无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各民族都同样对祖国的建立、延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伟大祖国统一完整,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要正确理解和看待民族意识,既要承认和尊重各民族不同民族意识的合理存在与正常反映,也要反对和批评各民族不同民族意识的自我张扬与过度膨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高度关注和预防警惕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党和政府一贯的原则是既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对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统一的民族主义意识、思潮和主张要旗帜鲜明地揭露、批判和清除,对民族分裂势力更要严厉打击,除恶务尽,绝不姑息手软。56个民族,水乳交融,同舟共济,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能离开;团结是福,动乱是祸,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二、促进发展是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解放,各民族之间实现了真正的平等,各民族内部实现了真正的平等,特别是废除了部分少数民族相沿数百上千年的奴隶制度和农奴制度,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半个多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新的历史阶段,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步伐正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发展起点很低,发展基础很薄弱,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任务艰巨。

加快经济发展,是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是主次关系,经济发展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条件,但那种认为经济发展了社会问题就会自动解决的机械决定论观点是错误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紧紧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外部性特征明显,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民族地区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承担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节约高效地利用优势资源;坚持经济规模和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要向民族地区倾斜,自然资源开发和大型项目建设必须符合民族地区实际,充分照顾民族地区利益,有助于当地各民族成员的福利增进和境遇改善;要严格环境准入条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禁止淘汰落后产能向生态敏感区转移。

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格外注重社会建设,必须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加大公共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解决好偏远地区、地方病多发地区人民群众和困难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普遍提高各民族人民健康素质;要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与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建设统一起来,加大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公共产品投入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切实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倡导宗教信仰方式改革

我国存在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五大宗教及其他类型宗教,各宗教内部门派众多,各宗教竞相发展。目前,我国信教人数有一亿多人,宗教教职人员近4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13万多处,宗教团体约5500个,宗教院校110多所。如何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规范宗教正常平稳发展,满足信仰需求的多样化差异化,是一项重大而且紧迫的任务。引导得当,宗教就会对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失之引导或引导不当,宗教就可能成为社会紧张、社会冲突的根源。

依法开展宗教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维护公民宗教信仰权利的保障。我国宪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承认宗教存在的长期性、群众性和民族性,中国社会包容各种宗教存在。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包括有信仰的权利、选择信仰的权利和不信仰的权利,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强迫公民信教或不信教。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意味着宗教活动自由,宗教活动要符合宗教自身的传统规定,同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合法宗教及其正常活动受法律保护,非法宗教以及任何非法宗教活动则将被依法予以取缔和严厉打击。任何宗教活动都不允许干扰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允许妨碍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

(本报记者杨世智 整理 摄影 张子恒)

李景铭 先后就学于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获哲学学士、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与农村发展、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民族经济、环境哲学等。科研成果丰硕,其中专著《甘南藏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获甘肃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新闻推荐

通信保畅乐万家

本报记者赵梅“我现在看的是中央一台,一切正常,再换个地方频道看一下,是否正常?”“还是有卡屏现象,要继续抓包调试,查找原因。”这些天,中国电信甘南分公司网络部技术人员张平义和同事们不停地通过电话...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