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当前,甘肃省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推动“三农”工作深入发展?
对此,1月16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有力回答。今年,甘肃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展开“365”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五大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认为,“365”行动计划的提出,正是省委、省政府基于对甘肃历史和现实的严肃审视,科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必将成为甘肃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打开了通往现代农业之路。
本报记者 吴梦寒
打造三大国家级示范区
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就是着眼于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武文斌认为,这体现了甘肃省农业的区域性特点,也抓住了农业农村转型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甘肃省十年九旱,70%的耕地是山旱地。对于甘肃农业的发展史来说,“渴”和“饿”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从干旱的黄土里要粮食,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要效益。旱作农业,这一革命性的农业科技,将甘肃人从一直以来与“渴”和“饿”的抗争中解脱出来,得以向新的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如今,“365”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在陇东陇中旱作农业区,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提升粮食综合保障能力,着力建设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特色林果等产业基地。
从靠天吃饭的无奈,到现在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旱作农业的历史性突破,促使甘肃省农业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渴”在甘肃,并不是只有旱作农业区才存在。随着经济发展,人口逐渐增多,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也逐渐显现。为了节约日益紧缺的水资源,甘肃省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逐步摸索出了高效节水农业模式。
为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365”行动计划提出,打造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在甘肃省河西和沿黄等主要灌溉农业区,加快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力争“十二五”期间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到1000万亩;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和龙头企业节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综合节水技术,把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
甘肃省甘南草原是长江、黄河的水源涵养地,河西地区草原对祁连山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草原生态安全对于甘肃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如今,“365”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甘肃省甘南等草原牧区,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设生态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着力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直是甘肃“三农”工作的主线。如何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做大做强富民多元产业和各个地区的区域首位产业是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关键。
在特色优势产业方面,甘肃省在草食畜牧业、蔬菜、林果、制种、中药材等方面优势明显,大有潜力可挖。当务之急,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取向,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就是着眼于实现布局区域化、园区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循环高效化,壮大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优质林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产业。
一方面,要壮大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优质林果三大主导产业。目前,全省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1380多万亩,丰富的秸秆饲料资源,为加快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加快牛羊大县建设,尽快把草食畜牧业打造成为甘肃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二是壮大设施蔬菜。甘肃省将把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尽快将甘肃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西北地区的反季节蔬菜供应中心。三是壮大优质林果。要加快现有果园改造和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稳步扩大优质苹果栽培面积,力争使苹果产量跻身全国前两位,把甘肃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林果生产和供应基地。
另一方面,要提升三大特色产业。一是提升马铃薯产业,要加快建设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力争把甘肃省建成马铃薯种业大省和产业强省。二是提升中药材产业,加强旱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力争把甘肃省建成全国一流的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和储运交易中心。三是提升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产业,力争把河西走廊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特色瓜菜制种产业基地和酿酒原料产业带。
着力强化五大支撑
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到如今的旱作农业,从过去的“三跑田”,到如今的“三保田”,甘肃农业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基础的改善。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及政策的保障支撑。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365”行动计划提出,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政策支持和保护。
一是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力争把甘肃省一半的耕地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设施装备投入力度,把设施农业打造成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等科技创新推广,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提高农村通达公路等级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村组道路特别是机耕道建设,切实解决田间机械作业难、农产品外运难、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加快构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信息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强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和引导农村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多元化、多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分散农户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转变;培育引进和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化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广股份合作,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利润。
四是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和各类实用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就业培训,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从事二、三产业的产业工人,推动就地就近和异地转移就业。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必须达到法定比例,并保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断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财政奖补和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房产权、林权、集体资产分配收益权抵押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户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引导和调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业。
新闻推荐
甘南彩民喜中七乐彩头奖圆梦发展特色养殖业2月18日,福彩七乐彩第2013019期开奖,甘南彩民王先生以一张72元的9个号码复式票,幸运斩获1注117万元一等奖,同时中得14注三等奖、21注五等奖,共计揽获奖金122...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