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寻求突破奋力推进甘肃省小康建设

甘肃日报 2013-01-16 23:51 大字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顺应人民期待的庄严承诺。

在新形势下实现新使命,任务依然艰巨,困难依然很大,工作依然繁重。十八大立足实际、立足当前、谋划全局、谋划长远,对今后一个时期各个方面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要求,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甘肃省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从甘肃省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决策。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我们更加清醒地分析判断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顽强拼搏,以百倍的努力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我们以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

怎么看:认清形势,找准原因

最大的形势是全面落后。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过去十年,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地区比较、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与西部落后地区比较,甘肃省仍处于全面落后地位。2011年,甘肃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628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5%,位居全国倒数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元,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和56%,均位居全国倒数第一;城镇化水平全国51.3%,甘肃省36.1%,相差15.2个百分点。这些冰冷的数字,反映了甘肃省的现状和方位。

解决问题首先得找准产生问题的原因,摆脱落后必须得分析造成落后的根源。甘肃自然条件差是公认的事实,但是,绝不能把发展落后的原因悉数归结于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甘肃的自然条件具有多样性特点,如果区域分工合理、政策引导得力、因地制宜规划,完全能成为甘肃省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所以,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扬长避短,顺应和利用好自然条件,未必就走不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此外,有人认为甘肃地处内陆,难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但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过去的理由在今天未必亦然成立,新的产业、新的产品没有成长起来,过去建立的实体经济优势日渐丧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民间创业活力不足,这与改革举措不当、改革力度不够、体制机制僵化、改革思路不清有直接关系,何况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多年来,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偏向于西部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甘肃省经济基础薄弱,这是因果倒置,也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多年,甘肃省工业基础和配套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即便上世纪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前期,甘肃省工业产品仍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然后,恰恰就在全国大发展、西部大发展的黄金发展期,甘肃的相对发展大大落后了,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们没有很好地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很大程度上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时机。

可见,发展落后即便有客观方面原因,但与我们的主观努力不够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首先是思想不够解放。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怎么想才可能怎么干,想什么才可能干什么,想得到才可能干得到。如果遇事总要等一等看一看,干事总想稳一稳拖一拖,谋事总是缓一缓放一放,结果就是贻误时机、跟不上形势。其次是思路不够清晰。甘肃到底有没有优势、优势在哪里,到底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近期干什么、长远干什么,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再次是政策不够明确。国家的政策是基于总体形势和全局战略制定的,地方执行政策既要坚决又要具有创造性,不是说国家要干的事我们全都要干,倘若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轰轰烈烈上一阵子,到头来摊子铺了不小、钱花了不少,虽说符合中央的政策,但严重脱离地方实际。所以,制订和执行政策应该有创造性,既要符合实际、立足当前,也要打好基础、谋划长远,认准了的事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干下去。

怎么办:理清思路,寻求突破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国内区域之间、省份之间的竞争更是空前激烈。十八大绘就的蓝图,提出的目标任务,作出的战略部署,对落后地区来说,虽然压力很大,但机遇更大。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对甘肃省来说,困难大,任务重,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甘肃省奋力追赶、寻求突破、实现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重大产业选择要上升到国家战略。有两种流行的观点需要理清,一是资源大省及资源型经济,二是承接产业转移。甘肃省是资源大省吗?甘肃省有哪些资源具备长期支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价值?这个问题需要具体的回答。另外,现代经济增长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除非你有绝对的资源优势(比如中东),否则经济增长更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这也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要义,而甘肃并不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以支撑经济发展。所谓梯度转移理论,也要批判地接受,真正有生命力的产业别人不可能转移,需要转移的通常都是能耗大、污染重的产业、企业,我们的资源环境是否具备承接转移产业的承载能力,要以科学的态度作出判断、作出选择,绝不能因为眼前的政绩需要而不惜代价的盲目引进,否则必然会得不偿失。因此,产业选择和产业定位至关重要,我们到底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希望决策部门和相关单位组织各方面专家尽快研究论证并作出决策,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寻求国家认可和支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承认并帮助甘肃省重大产业的培育成长。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国家的生产力布局和重大项目要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在众多省份和中央的博弈中能不能抢占先机,这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准备是否充分、我们的工作步伐是否迅速、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否科学合理、我们谋求发展的愿望是否强烈态度是否坚决,不能贪大求全,什么都想干、都要争,要突出重点、务求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国家的生产力布局和具有经济战略地位的重大项目落户甘肃省的少之又少,这也是甘肃省发展落后的症结所在。眼下,我们最缺的是可行可持续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得到国家承认支持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而资金不是主要的约束条件,因为事实上几大银行放贷“无门”,形成了“贷不上”和“贷不出”的尴尬局面。所以,创造商机、创造环境比简单的招商引资更具决定性。

要逐步建立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甘肃省地理环境分异、自然条件多样,总体环境条件不好,但有利有弊,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区域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区域发展战略要建立在科学的区域规划基础之上,产业政策要和区域战略耦合支持,政策导向要明确,尽最大可能避免产业同质、重复建设,逐步建立省内产业分工体系。要准确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把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做足做强做精,本身就内涵着工业化。河西走廊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要从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格外重视粮食生产,并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发展养殖业;甘南草原具有生态战略地位,生态价值需要制度化的生态补偿来实现,要从大局出发做好这篇政策文章,并充分发掘甘南绿色畜牧业的市场价值,把畜产品加工业摆上突出位置,使绿色价值最大化;陇南山地气候良好,适宜种植经济作物,要在做好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实现集约种植、规模种植,坚持走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道路;陇东山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较好,传统农作物特别是小杂粮优势明显,牛羊畜牧业和苹果种植业市场前景广阔,要重点解决好市场开发和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中部旱区自然条件较差,但耕地面积相对较大,要下决心把马铃薯产业做到最大最强,通过市场竞争赢得市场话语权,同时把中药材资源充分发挥好利用好,提高产品附加值。总之,只要方向对头、政策给力、合理分工、协作互利,甘肃省各地都具备发展潜力。

促进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甘肃省产业结构偏重,国有经济占比偏高,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很不充分,经济活力严重不足,这是城乡居民收入过低、劳动就业形势严峻的基础性原因。要把促进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当作重大战略任务来部署,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这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中小微企业就业贡献最大,致富机会最多,是一个地区实现工业化、发展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非公经济活力最足、竞争能力相对较强,只要给予平等的市场地位,将会激发民间投资创业的热情,调动全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这必将助推经济跨越发展,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中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充实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困难。要充分信任本地企业和企业家,在符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要给本地企业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建设项目,增强地方自我发展能力。招商引资既要政策优惠,更要严格准入标准,特别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行业的企业在资产重组、股权变动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以地方利益为主。

要以城镇化建设强力牵引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城镇化建设将是未来一个时期支撑经济较快增长、社会发展进步的战略平台和强大引擎,我们务必要牢牢把握住这次战略机遇和发展机会,容不得再有闪失。当前,甘肃省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这也是“三农”问题突出、贫困人口居多、农民增收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后的主要制约因素。加快城镇化建设,要从甘肃省实际出发,确立中小城市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市、县政府所在城市(镇),有序有效推进小城镇建设,让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公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农民身份和职业的市民化。当务之急,是调整城镇发展战略、制(修)订城镇发展规划,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理有据向中央反映诉求、提出建议和意见,不要等、不要看、不要拖,要积极主动、有所作为。

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总体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新要求,是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可以预期,中央将制定更加倾斜优惠的政策支持帮助落后地区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是国家再分配的主要手段,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经济演进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现象;社会建设主要由政府主导,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更多取决于政策制定和执行。提高博弈水平和执行能力是对甘肃省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建设,最大可能争取上级政府、中央政府的最大支持,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好的民心工程,是真正为一方百姓谋大事、干实事、办好事。绝不能因为地方配套困难而减少或放弃中央政府更多的支持,这是极其不负责任、漠视人民利益的表现。只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福利才会普遍增进,生活才会普遍改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承认落后而不甘落后,寻求突破实现跨越发展,这是唯一正确的态度。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迅速行动起来。

(执笔: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王 渊)

新闻推荐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登) ——2013年1月26日在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梁明远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建议。一、五年工作回顾2008年以来,省法院在省委的领导、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省人大的监督和省政府...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