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李白《送别》赏析
柏朵
送别
【唐】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融情于酒,又寄情于景。杨叶、马鞭、壶醑和新月,这些都是送别的意象。作者用雪来比喻梨花,象征友情的高洁,希望友情能像窗外的梨花一样盛放,表达出自己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友人即将远行的美好祝愿。
首联“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酒是李白诗文的一大主题,诗人感情或是因酒而生,或是借酒消愁。斗是一种计容积的量器,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里形容饮酒之多。渭城即秦都咸阳城,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渭城,故址在今咸阳东。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官民,多在渭城送别。垆头是酒坊、酒家。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从侧面描绘出酒宴上的热闹场景。诗人在送别的宴席上,喝得酩酊大醉,是对朋友的不舍,也是自己个性的写照。
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雪喻梨花,象征友情高洁。对仗工整,使诗文具有形式、音韵之美。而“梨花”“杨叶”的意象又具有唐诗典型的形象美特点,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梨花盛开,柳色如烟,万条柔枝,迎风轻拂。在对明媚春景描绘的背后,蕴藏着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以乐景衬哀情”,写得曲折蕴藉。
“杨叶”即柳叶,“柳”与“留”谐音,古人惜别折柳相送的传统由来已久。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诗人把自己的深情寄托在“梨花”“杨叶”这些意象中,将分别之情写成普遍化的集体感受,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颈联“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这句是全诗的点题之句,交代了举行酒宴的目的是为了送别。醑是一种美酒。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诗人“倾壶”一饮,这是男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没有温婉的语言,也没有依依惜别的柔情,只是把对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则“马上赠鞭”,同样也是男人的赠别,尽管舍不得,却故作豪迈。
尾联“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颍上是唐代县名,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目送友人“颍上去”,此时已是夜幕降临,天边一钩弯月清照,诗人不禁在心里推算友人的路程,想象他到达颍上的时候,应该是在月圆之时。想象友人在漫长路途上的种种情形,这在李白诗文中很常见。诗人想象着友人将去之地的景色,浮想联翩,因景生情,因景结情,一字一句都是内心依依惜别之情的寄托。
全诗点出送别地点之后,就以自己在酒宴上喝得酩酊大醉的形象,体现出内心强烈的感情。随后借景抒情,再写酒宴上的热烈氛围,又以“马上赠鞭”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性格。尾联从想象中的景色写起,表面上说月亮一天天由缺到圆,其实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牵挂就像月光一样,越来越多,自己对友人的祝愿像月亮一样,一天天圆满,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和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全诗在写景上虚实相接,将眼前梨花盛开、春柳如烟的美景与想象中的满月清辉写得交相辉映,情景交融。在抒情上跌宕有致,既慷慨豪放,又细腻缠绵,令人有一咏三叹之感。(B)(13)
新闻推荐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耄耋老军人手捧“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李成先○赵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